清代民窑和官窑的区别?

濮阳薇文濮阳薇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代民窑器一般器形不够规整,胎体比官窑厚,釉面稀薄,有时有流釉现象,施釉不到家,底部和釉面有颗粒状铁斑,纹饰不够清晰,有时见跳针,双行图案相互不呼应、不对称等。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画师心灵手巧,制作十分精细,图案清晰优美,在造型、彩釉、纹饰、款识及韵味等方面酷似官窑器,难辨真伪。

官窑器由宫廷督造,做工精细,具有造型规整,胎体薄而轻,釉面平滑,釉质莹润,图案清晰,颜色鲜艳,线条流畅,彩料精致纯净,很少有杂质颗粒,官窑器底部一般有款。款多为用颜料涂在釉上,分青花、“大清某某年制”或“乾隆年制”、“雍正年制”款、篆书款、金釉款、红釉款等。这些款字书写端庄,笔划到位,结构比民窑规范,一般用紫口铁足的薄胎瓷书写。款字多为篆书,有的楷书款用暗刻及模印方法。

如有的“康熙年制”,篆书“康熙御制”款,“大清康熙年制”款等。清三代青花瓷的款字一般用青花料书写。青花款外围有圆形或花形圈围图案装饰。有的官窑器无款,一般为紫口黑足及“朱沙底”的粗瓷所写。官窑器没有青花“康熙年制”或“康熙年造”款。

鉴别要点:可从器形、胎体、釉面、工艺及款字和器底等特点区别,以上各种款字特点比较,即可区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