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色邪的翡翠?
色邪就是颜色不正,有颜色的偏色、跑色现象; 由于翡翠的形成过程复杂多样,在原生矿形成后,会受到地质运动的影响而被氧化,部分矿物质会被氧化脱落,但还有一部分矿物质则会因为化学反应被转化为其他形态存在,这些转化为其他形态存在的矿物就是翡翠的次生矿物。 在翡翠的原石中,常含有褐铁矿、黄铁矿等矿物种,它们会在后期作用下被氧化而转化为铁元素和锰元素,从而给翡翠带来黄色调或者灰色调,这种现象俗称“跑色”或“变脸”。
当然,如果含铁量较高,则可能会造成翡翠的整体发黑,这种情况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了,一般比较难处理。 除了铁元素的注入会导致色邪外,还有一种可能也会导致色邪,那就是铬元素的缺失。
在天然翡翠的生长过程中,铬元素是会逐渐被萃取出来并集中到翡翠的晶体中,一旦这部分铬元素富集到一定的浓度,就会起到染色作用,使翡翠的颜色更加鲜艳。但如果这一过程停止得不够彻底,就会有颜色的分布不均匀现象产生——也就是色邪。
所谓色邪是说虽然有色(指绿色),但色调不纯正,绿色中偏暗、偏黑、偏青等,感觉脏脏的。色邪的翡翠颜色太暗或偏蓝或偏灰暗,或者含有其它颜色的色调。比如我们常说的绿得像菠菜一样,其实菠菜绿属于色邪。
在翡翠界有一种说法,色正而不够阳艳是好翡翠,色阳艳而不够正也是好翡翠,但是色邪了就不好了。确实,色正而欠阳艳,那一定也是好绿色,只要不是非常欠阳艳就可以接受,毕竟绿色本身也不像红色那么鲜艳,也很难艳到哪去。
如果翡翠的绿色过于艳丽的话,反而容易偏蓝。所以,如果看到一件翡翠作品绿色绿得像红宝石一样艳丽,那必定是色邪了。而且这种绿在灯光下非常好看,非常诱人,但是一到自然光下就变成了水蓝色或橄榄绿,则更加难看。
还有一种情况,因为翡翠的硬度很高,所以如果本身绿色稍欠色正,雕刻时又没有经过磨砂工艺处理,在抛光的过程中,虽然整个翡翠表面都进行了抛光,但是绿色部分还可能不够完全抛亮,从而影响了颜色的表现效果,从而看上去可能稍微偏暗一些,这时的绿色可能看上去也有些色邪,实际则不然,只要能确认绿色本身色调正,即使不完全抛亮,应该也不会影响它的价值和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