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清代澄泥砚?
澄泥砚是用黄土经过特殊工艺焙烧后所制成的砚,不是石砚。始于唐, 盛于宋、 清, 产于山西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都制作过澄泥砚,尤以乾隆年代产品精致。它的外观同石砚相似而色调以各种陶色为主。一般多做成石砚式样, 以各种线刻图案装饰。
澄泥砚制作原料为黄河泥,其特点是胶着力强,含铁、钾、钙等成分,用澄泥制作的砚台,造型古朴端庄,色泽美观,坚而不脆,细而不滑,储墨不涸,积墨不腐,冬天砚内呵气可研墨,夏日墨汁不干涸。有“暑天不干,研冰亦冻”的特点。用澄泥砚研朱不艳不浊、色泽鲜艳。宋人米芾在《砚史》中赞曰:“甚发墨,虽浅亦光莹如新”。有“不施脂粉,其色自己”的特色,用它刻字易镌不费力。
新绛澄泥砚,以独特的成型工艺和施釉方法,保持了澄泥砚古朴端庄、坚而不脆、细而不滑、发墨不损毫、储墨不涸、积墨不腐的原有特色。经国内外制砚专家考证,新绛是中国历史上制作澄泥砚最早的故乡,新绛澄泥砚是中国至今唯一保存下来的最古老和最完整的制砚技艺,中国唯一的“砚都”、“砚乡”,当之无愧。《中国工艺美术大词典》认定的我国现代四大名砚中的澄泥砚,就是山西省新绛县出产的。从1990年恢复生产至今,新绛澄泥砚先后获全国、部、省金、银、优质奖达95个。2006年,新绛澄泥砚正式进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