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清代的B货翡翠吗?
翡翠B货是经过注胶处理的翡翠,所以要看清朝有无B货翡翠就要看当时有无注胶处理。注胶,要达到两个标准,一是注入的玻璃胶要和翡翠的折射率接近,二是要加温使玻璃胶渗透到翡翠的裂隙、颗粒间,所以玻璃胶和加热都是必须的。
翡翠注胶处理工艺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使用的玻璃胶为加拿大克莱斯特(Crystalbond)玻璃胶,是专用于翡翠修复的玻璃胶。注胶处理后可以明显改善裂隙翡翠的外观,因此市场一度非常认可注胶翡翠。后来由于注胶翡翠的市场售价大大低于同等颜色质地的翡翠,注胶翡翠的身价迅速降低,翡翠界对其评价也越来越低。后来又出现用强酸漂白、注胶处理的翡翠(A货漂白注胶处理),这种翡翠由于去掉了翡翠中的脏和绺等毛病,外观上有了质的改变,其价格也相应比A货翡翠高出许多。从市场发展规律来看,A货翡翠漂白注胶处理已经是翡翠的一个品种。
翡翠B货是经过注胶的翡翠,注胶处理必须具备玻璃胶和加温的条件。加温在古代不是问题,但玻璃胶的产生在近现代,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清代没有翡翠B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