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碧玺朝珠值钱吗?
碧玺,又叫电气石、欺玉、水玉,被西方人称为“落入人间的彩虹”。在我国,碧玺自清代开始才开始广泛为人们所认识。慈禧太后生前就非常喜欢佩戴碧玺朝珠及其他饰物。随着清朝的覆灭,很多清朝王室的佩玉和珍藏大量流入社会,其中就包括大量碧玺。所以,很多收藏者都把清代的碧玺列为主要的收藏品种。
碧玺在清中期传入中国,它色彩丰富,颜色通透,深受爱新觉罗皇族的喜爱。当时,从缅甸进贡翡翠的同时,也会携带来碧玺,当时称之为“碧霞玺”、“碧霞翠”、“佛龛石”等。慈禧太后尤其喜用碧玺,她佩戴的朝珠、头饰、手串等均有碧玺,且用的碧玺多为颜色艳丽的晶莹的红碧玺和粉红碧玺,也常用碧玺来陪衬翡翠之绿而制作成饰物。碧玺朝珠存世量很少,品相保存好则更为珍贵。
收藏碧玺饰品首先应考虑其年代、品相和材质。清代时期存世的早期碧玺饰品品相完好者基本都被博物馆或重要收藏家收藏了,市场很难见到,且价格已经很高。年代较晚一些,品相保存完好的碧玺饰品价格在每件4000-8000元之间,品项一般则在2000-4000元之间,且材质多为颜色较深的紫碧玺、绿碧玺和蓝碧玺。
从年代、品相和材质三个条件下,清代早期的红碧玺和粉碧玺价值最高,绿碧玺、黄绿碧玺、蓝碧玺、红蓝碧玺次之,紫碧玺最次。
碧玺是热导电性较差且有压电性与热电性的宝石。所谓压电性,是指碧玺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极化现象,从而在宝石表面形成电荷;所谓热电性,是指宝石受热后能够带电。碧玺的压电性和热电性为科学家提供了材料研究和发明了发电机、声控器、导航等。由于碧玺在历史上开采量不太大,且产量也不高。近年来,我国收藏界和珠宝界开始逐步重视它,未来升值空间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