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石狮子有收藏价值吗?
石狮是人们十分常见的器物,寺庙中、官邸前、衙门前、王府宅第、商贾铺面比比皆是,造型大、小、胖、瘦、方、圆各不相同,雕刻风格有粗犷、细腻、繁复、简单之分,但都有一共同点,造型可爱,活灵活现,都象征着吉祥、尊贵、权势。
石狮子一般用青石、白石等石头雕刻成雌雄一对,雄狮脚踏一绣球,有兼备天下之意,雌狮脚下有幼狮一只,象征着子孙昌盛、生生不息。石狮不仅守卫着院宅、庙宇,护卫着人们的安全,而且它的高大、威猛、慈祥、可爱之形象,给人以亲切、安全、可靠、吉祥之感。
石狮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便以石狮镇守陵墓,据考证,河南仰韶、西安半坡发现的人面方鼎是石狮的源头。汉代以来,随着佛教的兴盛,佛像狮的造型也相应发展,这时的石狮威猛雄壮、孔武有力,如乐山、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均可见到。北齐时期,因帝王酷爱石狮,石狮得到了进一步繁荣发展。隋、唐期间,石狮遍及全国,造型也繁衍得更为精彩和丰富。
明清石狮更趋于平民化,进入人们寻常贵府,成为人们喜爱的守护之物。它那高大的身躯、憨厚的造型、憨态可掬的表情,给人和善、友善、祥和、亲切之感。特别是它那稚气未脱的幼年狮造型,格外使人感到可亲、可信、可爱。清末民国初,石狮的制作开始走下坡路,造型粗糙,简陋草率,缺乏艺术感染力。
时至今日,一些有识之士、文物、考古、收藏家,开始对明清时期石狮进行收藏研究,石狮成了人们喜爱的又一收藏品。一些年代久远、造型独特、做工精湛的明清石狮价值连城,为人们所追求,成为人们新的增值品和欣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