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元人法瓷器有收藏价值吗?
仿元人法瓷器,主要指清代康雍乾时期官窑仿烧的元人法书、绘画瓷,也称诗文瓷或诗文书画瓷。
从现有资料看,仿元人法书瓷最早出现于康熙年间。如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康熙青花瓷盘。诗文内容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选段“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等。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品中有一件清康熙青花山水瓷盘,器内书有行书五言绝句,诗云:“远树平生岸,孤亭迥映楼,山深水不冻,归客自夷犹。”此诗为元代诗人杨琪《柳子陂》诗中五首之一,书体为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额的手笔。
雍正、乾隆仿元代瓷器明显增多,尤其乾隆时期仿元人法书、绘画瓷的种类更为丰富,所仿书家也超出康熙时期所仿名家的范围。从所仿书法作品上看,有楷书、行书、草书。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乾隆仿元人诗文碗”,器内沿绘青花回纹一周,里心书元代诗人姚燧楷书“五绝诗”一首,诗云:“碧云横海净,皓月满城初,闲对幽人说,红尘一事无”。碗内除诗文外,还配有多方红色篆、隶印章。
乾隆帝之所以重视对元代法书、绘画瓷的仿烧,首先是乾隆本人喜好元代书法、绘画艺术,其次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元朝是继宋朝以后第三个入主中原的朝代,乾隆帝视元朝非我族类,对当时的蒙古、回部等也时戒备,但从缓和民族矛盾,巩固清王朝政权这一目的考虑,为笼络蒙古王公和回疆上层分子,乾隆帝又采取了许多亲和措施,仿造元人法书、画瓷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