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青花瓷鲤鱼碟有价值吗?
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装饰,自元代景德镇成熟青花出现以来,历经明清两朝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深受国内百姓喜爱并畅销于海内外的品种。
清朝光绪三十年至民国三十八年是特殊的时期,从器物上到思想文化上都是一个承前启后,新旧交替的过渡时代。因此民国青花瓷无论在造型、胎釉、青料以及工艺特征等方面都明显继承了清末的特点。其中,解放初期的青花瓷,又受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影响,产量极少,因此十分难得。
这组青花鲤鱼碟,胎体厚实,釉色洁白莹润,足内有红彩篆书“寿”字。外壁以青花绘“鱼化龙”纹饰,其中碟心内绘鲤鱼一尾,周围衬以莲花和水草纹。青花发色蓝中带紫,是典型的解放初期釉料特点。青花是受我国水墨画风影响而发展的釉下彩,它含蓄、浑厚、清丽,有国画般的艺术效果。因此青花瓷的纹饰多用中国画的笔触来表现,或工笔或写意,此碟以写意手法绘画而成,笔触流畅生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鲤鱼的生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