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铜与清代的铜的区别?

郑博滔郑博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明代铜器的制造数量极为庞大,尤以宣德、嘉靖朝为最。明朝继承了前朝的造器作坊,设在京城内的铸冶司、昌平缸厂、天津铁冶等皆有铸造铜器的功能,南京、广东、云南、四川、陕西等处亦设有铸造局。明初铸造铜器的技术基本沿袭元代,如铜镜镜体较厚,光润明亮,造型质朴,纹饰简单。明中期以后在继承前朝优良工艺基础上,铜器制作工艺有了更大的改进与发展,出现了“宣德炉”、“嘉靖炉”的大规模制作。此时铸造的“宣德炉”、“嘉靖炉”有宫内御用监铸造,也有地方督造进贡的,器型古朴、厚重典雅,为后世的“铜炉”制作开了先河,成为极负盛名的明清铜器。

这一时期铜器铸造,由于制模直接取范商周青铜器,铜质、器型、皮色都与商周青铜器极为相似。在铜锡合金中加入一定成分的锌和铅使铜器表面呈现出浅红色,质地更加细腻、坚硬,并掌握了使用金银作装饰的镶嵌工艺和斑铜工艺技术。制作出的“宣德炉”、“嘉靖炉”体态凝重,古色斑斓,玲珑可爱,具有浑厚、庄重的特色。

清代是中国铜器发展的又一高峰,这与清朝初期对宗教的重视有着密切关系。清军入关后,推行了怀柔政策,对道教和藏传佛教均十分礼遇,大兴土木,修筑庙宇,因之铸造了大量用于祭祀的铜器,尤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主。清政府铸铜作坊仍沿用明代铸冶司、昌平缸厂、天津铁冶的旧有模式,并在北京设置了铜作坊,铸造成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造和加工。清政府对道教和藏传佛教的热衷为铜器的制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出现了大量制作的供器、法器,如香炉、熏炉、香筒、佛像、法铃等。

清代铸造的铜器多继承了明代的遗风,在合金成分中除了铜锡外,仍加入一定成分的锌和铅,制作的器物厚重古朴,精美典雅。“清三代”铸造成的器物铜质精良、制作精湛、图案精美,其质量无出其右者,此后直至清末,铜器铸造水平渐次下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