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新疆开始铸钱叫什么钱?

贡佳雨贡佳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雍正三年(1725)平定了准噶尔之后,人口增加,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手工业作坊开始增多,中原地区一些手工艺人也陆续来到新疆,从事手工业生产。有的内地商人,乘机把内地的制钱运到新疆,盘剥百姓,牟取暴利。为此,伊犁将军明瑞,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上奏请求在伊犁铸钱。次年(1762)朝廷委派工部主事阿克图、同知金魁,携同匠役30名到伊犁铸钱,当年铸出当十大钱即乾隆通宝1万多斤,乾隆二十八年(1763),铸当五十大钱3万多斤。乾隆三十年(1765),又正式创建铸钱局。伊犁铸当大钱比北京早15年。

伊犁铸钱局设在惠远城西南隅,共有锅炉5个,铸造器具60件,工匠131人,分三班轮流昼夜铸造,生产出来的铸钱称为“边宝”。最初铸铜钱的原料就地取材,用本地出产的乌铜,以白铅为主要熔剂。由于乌铜质劣,又混有铅质,加之其他配料不得法,以致铸出的铜钱难以流通使用。后来,阿克图等人先后派人到四川、湖北等地运回6万斤黄铜,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铸钱质量也不断提高。乾隆三十六年(1771),清政府决定在伊犁停铸当五十大钱,乾隆四十年(1775)停铸当十大钱,全部改为铸造当百大钱。乾隆四十三年(1778),新疆第一次大规模铸钱结束,前后共铸乾隆通宝大钱31万多斤。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