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什么意思?
瓷器是一种经1200°C-1300°C 高温烧成,胎质致密、坚硬,断面不会出裂纹,叩击时发出金属响声的器皿。有的学者认为:18世纪前,在我国瓷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瓷器包括了釉陶,狭义的瓷器指的是真正的瓷器。主要由高岭土和其它黏土等混合而成,其断面细腻,呈同质性。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制造瓷器的国家。在英文中,“中国”(China)一词小写为“瓷器”(china),可见中国与瓷器的联系之深。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汝窑(ru yao)、官窑、哥窑、定窑合称为宋代的五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其后,明代永乐景德瓷器厂设立,成为明朝的工艺美术中心,清代时又制造出各式精美的珐琅彩瓷器,而使中国瓷业达于巅峰。
中国的瓷器生产以南方长江流域和北方黄河流域为主,在这两个较大的瓷业中心内又各有个别的瓷区或窑场。以宋代为例,南方以景德镇为中心,南北两大瓷业中心之间,则散布着许多窑场。这大大小小的瓷区和窑场既独立生产又相互影响,既互相竞争又互相学习,从而推动了中国制瓷工艺不断向前发展。明清时期景德镇最终成了全国的制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