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力新中国诞生是工笔吗?
不是,这是速写。
1950年,应《人民画报》之邀,时年26岁的唐勇力赴朝慰问志愿军,绘制了大量人物速写。这些速写的原件现在多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唐勇力的创作思路深受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影响——“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所以他笔下的形象都是“像其人”但又“不似其形”——既保留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又避免了肖像画的刻板。比如这张《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同志在朝鲜前线》(上图),如果仔细打量,可以发现在鼻子和嘴部的勾勒上都做了简化处理;再比如这张《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如果不提画像上的年份,乍一看去还以为是年轻时期的郭晓冬呢!
事实上,这幅作品不仅展示了作者精湛的速写技法,更体现了作者作为军人高尚的文艺情怀——他之所以能够把人物描绘得如此细致入微,正是因为他在写生的时候完全把自己置身于观察对象当中,与他所描绘的对象“同吃同住同练习”。
据说,当时志愿军部队刚刚结束了一场恶仗,大批伤员急需抢救,而唐勇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进入前线给战士们写生画像。正是由于他的艺术成就和对部队深厚的感情,1987年,他被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委员会委员,并获得了“模范文艺工作者”的称号。 这张画像的原作现在还保存在抗美援朝纪念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