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铁线用什么做?
铁线纹,黑釉或茶叶末釉等瓷器表面所出现的裂纹。如哥窑青瓷釉面上那种纹片大小相间、深浅不同的冰裂纹,开裂纹片如铁线那样细黑光亮的,称铁线纹,常与金丝纹配在一起。有些器物黑釉上有黄色的条纹,称为“金丝铁线”。
哥窑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釉 crackle(裂纹),是哥窑的标志,这是因为它采用的是二次施釉的方法,就是两次上釉,在上完一次釉烧一次,然后再上一次釉再烧一次,因为釉层厚度的增加,在冷却过程中釉面收缩,釉质的张力强于胎体的张力,当釉质的收缩应力超过釉层和胎体的结合力时,就开始开裂。这就是开片的由来。
在釉料的制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加釉料中铁元素的含量,釉料中含铁量多了,凝固过程中就易流动聚集。在出窑后冷却过程中,釉层在张力的作用下沿着含铁量高和低的交界处开裂,因为这里釉质的成分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所以结合的不是很好。含铁量高的部分在冷却过程中凝固,而含铁量低的地方还在流动,凝固的地方拉裂了继续流动的地方就形成了开片。因为含铁量高的部分呈黑色,所以就形成黑线,也就是铁线。开裂釉面的裂纹错落有致、深浅不一、长短不同,像一个个网格把釉面分割开来,很细碎。裂纹交叉的地方,通常在口沿处或在器足上,因为这些地方的高温釉特别容易流掉使胎体露出深褐色的黑胎(紫口铁足)。
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人们还采取在釉料中人为地加入草木灰、石英颗粒(玛瑙)的办法,使釉面形成另一种纹片:冰片(又称百圾碎),此纹片的特点是片纹宽大,片块晶莹,酷似冰(冰裂纹的由来)。
在铁线和冰片的交界处又经常发生断裂,使冰片和铁线结合得很好,器物的釉面就有了裂纹纵横、大开片套小开片的效果,使釉面富于变化而不单调,具有装饰的美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