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瓷器出口吗?

南娅欢南娅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南宋初年,北方战事方殷,在战祸所及的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广大地区,“陶业”皆被践踏废。于是赵构在定都临安(今杭州)后,一方面着手恢复东京(今开封)官窑,一方面又在临安括苍(今浙江地区)建置“修内司窑”和“郊坛下窑”,这就是史称“南宋官窑”。它专门烧造宫廷陈设和祭祀用的瓷器。由于南宋的“修内司窑”是在旧日凤凰山麓的故址上恢复烧造的,所以南宋人又称“哥窑”。南宋官窑产品胎色铁黑,故有“紫口铁足”之称;釉色月白,莹洁如玉;釉层厚而密集,开片多纹。

明代初期,皇帝朱元璋提倡节俭,反对过分奢华,故这一时期的“永乐”、“宣德”两朝,除了严格控制瓷器的生产数量外,对瓷器饰纹的图案要求特别讲究。龙纹在当时是最高帝王皇权的象征,用来装饰在皇家专用的“官窑”瓷器上,其形象也特别威猛凶狠,以显示帝王之“威”。如在明代早期烧制的各种色釉,多数为单色釉,尤以“祭红”、“霁青”、“甜白”闻名于世,其造型、器皿、图案装饰,均为“皇家”专用品,普通百姓不得使用。

到了明代中期的“成化”、“弘治”、“正德”年间,朱家皇朝渐趋巩固,开始由俭入奢。成化皇帝朱见深,生性懦弱,大权旁落,由皇太后(宪宗万贵妃)一手专政。

史载,宪宗万贵妃深恶太子,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成化皇帝迫不得已,为了讨好贵妃,专烧各种供她使用的“高雅”、“小巧玲珑”的御用瓷和太子用“龙纹”官瓷,分别使用“大明成化年制”楷书和“天”字款识。为了博取万贵妃欢心,皇帝还下令烧制了一些以“鸳鸯”、“鸡”、“百鸟”等禽类为图案的瓷器,以隐语谐音象征万贵妃的“万年富贵”。由于万贵妃信奉佛教,所以这一时期的有些“斗彩”器皿上,还饰有“八宝”纹和“暗八仙”的图案。成华年间,还生产了大量釉底“黄瓷”,以供宫廷使用。“黄”乃“皇”之谐音,也象征皇帝专有之意,一般臣民不得使用。明代中期以后烧制的官窑瓷,其造型、纹样已由“永乐”、“宣德”时期的凝重、雄健趋向于清雅、秀巧。图案内容也逐渐世俗化。

明代后期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随着国力的充盈,官窑瓷的品种、数量显著增加。由于此时资本主义萌芽已见端倪,市场对瓷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官窑产量增加的同时,民窑在与官窑的“抗衡”中也大显身手,使民窑在数量上骤然增多起来,并呈现出一派繁荣兴盛的景象。这时的官窑器皿,图案繁复,花纹装饰日趋“丰满”,如五彩龙纹瓷盘上,龙纹图案已不再是“万历以前”龙爪仅有“三爪”,而是“张牙舞爪”,“四肢”舞动的凶猛“五爪”。此时还流行以吉祥图案作为纹饰,如用绘有“八仙”、“刘海戏金蟾”等图案。这一时期的官窑制瓷业,以江西景德镇为主要中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