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是不是书法?

沙柯宇沙柯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金”是正楷,小篆等。在楷书里比较瘦,但是结构还是相对均衡的;而隶书比它宽一些,但更方了一些,所以称“隶”。 钟繇的《宣示表》和汉魏诸碑里的很多字都带有金文的痕迹(或者说正书)。比如这个“金”字 “之”的写法很接近于金文。 另外,从王羲之到唐太宗、颜真卿他们写的这个“之”跟现在的用法有点不大一样——现在通常用“之”来指代第二人称单数。而在古代的时候,“之”可以代表任何一个代词,即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以及第三人称,而不像我们现代人只局限使用其表示第二人称的单数(你/你们)的形式。所以这个“之”,在古代更多时候是用作指示代词而非代词本身。 所以他们的用笔和今天的行书有很大差别,主要是强调横平竖直、笔划交代清楚的结构特点了。

所以其实钟繇和王羲之都是将正书的笔画简化了的行书的写法而已。而且他们这种书写形式其实是介于正体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后人就称之为“真草”。后来发展到唐人时代,又产生了所谓的“真行草”三体。再后来到了宋朝才出现了“楷书”“行书”之分(当然,北宋沈辽说宋初还没有“行书”一说,只有“正书”,见《法书论》)。 所以说起来,“金”是一种较为古老的汉字。

优质答主

“南京”,这俩字写得相当好啊! 不是所有的南京人都能写出这样的“宁”的。(我也没能) “金”也是个好东西。 这个字写得比较像古代的简书了……这个字是我在一个庙子上面抄来的,现在寺庙里应该还能看到这种字体吧;

这是我自己写的——“京”…… 我自己写的那个“京”字就相当丑了啊…但是和古文字一比还是很可以看的。 这几个字都是我手抄的。我的字真的不算很好了——跟题主比起来我觉得我还差得远呢。

阿花璇阿花璇优质答主

金陵书派,是南京书法艺术经过长期酝酿、积聚、探索、创新后,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形成的一个书法流派。它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还有创新的实践意识的完美结合,是南京书法史上一座辉煌的里程碑。它继承了邓石如阳刚一路,以碑融帖,碑帖结合,以楷立格的书艺精神,形成用笔生辣,结体峻拔,气韵通逸,个性突出的书风。其代表人物是胡小石、高二适、林散之、萧娴四位书画艺术大师。

金陵派书风的形成,与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作为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南北文化交融之地的特殊地位是有极大关系的。自晋室南迁后,江南书法日益兴盛。特别是明清,书法艺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书法家辈出,流派林立。南京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就有:宋朝郭忠恕、明朝解缙、徐霖、张弼、文徵明、陈道复、董其昌、王铎、倪元璐、汤临初,清朝傅山、邓石如、伊秉绶、张廷济等,他们在南京度过了或长或短的艺术生涯;为南京留下了宝贵的书法艺术财富。

金陵书派的创立者之一的林散之,是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大师,其书法成就最高,世称“当代草圣”。他初学“二王”,遍临晋、唐、宋、元、明、清诸名家。同时,对石鼓文、钟鼎文、汉隶魏碑也下过很大功夫。他一生刻苦学书,七十年临池不辍,将传统书法艺术的基本技巧和规律都已学到手。他晚年所创的“草圣”书风,不是从单纯的临摹古今各家各体中产生的,而是从写生中产生的。他晚年以画理入书,把书法的线条质量看作是书法艺术的生命,通过笔墨质量的提高来丰富“新草书”的表现力;他把整个大自然作“大画册”进行写生,他的书法是从自然界提炼出来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