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铜钱有价值?
这个问题太宽泛了,我分几个方面简单说下,如果题主想深入,可以去书店买几本古钱币方面的书来看,比如《铜钱》、《古钱》和《钱币学》等,如果是初学者,先看看上面两本书,如果已经入门,可以看《钱币学》。
首先,从材质上讲,不同材质的钱币价值大相径庭。现在市场中,最值钱的钱币是黄金制作的,其次是白银的,再后是青铜(红铜)的,最不值钱的是铁制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材质本身就决定了其稀缺性如何,稀缺性越大,价值越高;反之,则越差。 其次,从铸造工艺上看,不同的铸造工艺造成的残次率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铸造工艺的钱币价值也有高低之分。目前,世界上通行的评级制度的货币中,最高等级是PMG,也就是帕尼基评级公司(Professional Coin Grading Service)评定的,他们根据货币的铸币质量分为10个等级,其中10级为最低等级,9级为最高等级,每个等级又区分A、B、C三档,共30个级别。
每一枚经他们评定的货币都会有一个相应的评分,分数越高,表示该枚货币的质量越好,反之则表示该枚货币的质量越差。当然,他们的评分标准有很多项,除了看铸造工艺外,还会分析钱币的正反面图案是否清晰、字迹是否端正、边缘有无损伤等等。以我们最为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为例,第一套人民币中的“牧马图”只有4枚,而且都是500元面值,由于使用时间和流通范围有限,目前存世量很少,在珍邮中占有重要席位;而第五套人民币中“满版水印”100元纸币由于采用了特殊印刷技术,造价成本很高,发行数量非常少,市场价值很高。
从发行量上看,这个很好理解,同一朝代或同一类型的钱币,发行量越小,价值越高。但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并不是指现存于世越少,这枚钱币的价值就越高,因为市场是有饱和程度的,例如我国古代铸币,虽然历经多个朝代,但基本上一直都有铸币,所以每一朝的铸币,现在的存量都不算太少,因此价值都没有太高。但是,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这一朝的铸币受到某位皇帝的个人喜好影响极大,如顺治帝,由于他个人极其喜欢玉钞,导致顺治年间的钞票发行量非常大,现在留存的顺治年号钞票非常多,因此价值不高;但另外一方面,由于顺治帝喜欢玉钞,却不想多花钱去定制,于是只好将前朝的“背四钱”拿来用,结果这背四钱的背面因为沾有皇帝的印记而变得光彩夺目起来,成为最受收藏家欢迎的品种之一。所以说,有没有特别多的发行量,并不是决定一枚钱币价值的唯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