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大篆还是小篆?

曹奕曹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关于「书法」 “中国书法”这个概念,其实是一个近代的产物——在「现代性」和「民族主义」「国学复兴」等思潮的影响下被提出的,目的是取代之前的中国书法艺术和汉字书写两个概念来作为中文语境下对「书法」这一中国独特文化现象的定义。 由于这两个术语之间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书艺」指代的对象是「书法」),所以人们习惯上将「字法」「笔法」等书家们研究的内容统称为「书艺」;而将「墨池洗砚」「笔架山」「笔冢」等书写者们的故事称之为「书法」。

1.1 传统上中国人是没有「书法」的概念的。 在古代中国人的观念里,书法只是「书艺」的一个部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把执笔用笔的基础打好后,才能进一步进行创作(比如汉晋之际流行的章草和今草就是「文人」们为了适应「正体隶书」向「新体隶书」演进过程中「急遽简省」的字形特征所发展出的新字体)。因此古人在提到书法作品时,更多时候是直接称其为「某帖某某书」以彰显作者的身份,如《伯远帖》王珣书/《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书等等;或者称作品的名字,像唐太宗李世民御撰并书的《晋祠铭》一样。 而从现存的碑刻墓志来看,古人也很少用「书法」两字来形容自己或者他人创作的字体,而是更青睐于使用诸如「行状如此」这样的评语来进行评价。

1.2 所以要弄清楚题主的问题的话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书法」与「书艺」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在古代人的眼里前者不能完全等同于后者呢?

二、关于「大篆 小篆」 秦统一六国前的文字包括有「东土文」(商周金文)和「西土文」(秦诏版、石鼓文和六国古文等)两大体系。其中前者是当时秦国本土使用的文字以及各个被秦国击破的国家所用的文字,而后者是周天子分封给各诸侯国土地时的“信物”——即各个邦国的凭证印信及通行法律文书的文字。 由于「书同文字」政策的推行,这些原本有着巨大差异的各国异体文字最终在「小篆」这一种形式下面临着统一的危机。

2.1 但是我们前面说过在传统上,人们并不会直接将「书艺」称作「书法」,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后世的人们会将两者相提并论且沿用至今的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秦汉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了变化所致。

首先,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颁布了著名的「焚书令」,使得很多先秦的经典佚失;而在「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政策下,儒家重新成为了官方正统学说。于是「尊古抑今」的思想开始盛行起来,而这种思想反映到文字的审美观上则表现为复古主义的兴起——这种主张追求「古朴」「典雅」的审美取向也反过来促成了书法「尚古」审美趣味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随着统治者对于国家控制力的大幅度提升,原先那种通过「师承」来传承「书艺」的做法变得越来越难以实行。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开始转而寻求一种可以迅速掌握、便于普及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而这恰好与「书同文字」政策的要求相吻合。

于是在这种社会背景和审美氛围的共同影响下,「书法」逐渐取代过去被视为「书艺」一部分的创作环节,成为了后人谈论对象的主要部分。

三、结语 虽然自宋元以来人们就已经有了「书法」的概念,并且一直沿用到了今天;但传统意义上的「书艺」依然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和研究。

优质答主

题主说的应该是“书体”而不是字体(因为有些字现在书写的叫法比较混乱) 大篆和小篆是周秦时期的官方文字。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建立了小篆,在李斯等一众大臣的提议下统一了文字(小篆)并进行了推广和普及化(诏版) 小篆发展至今又演化成了汉隶、楷书……等等 秦代的小篆《泰山刻石》拓片如下图 (这个帖子主要是讲小篆的书体特点,所以贴了一个图来证明一下书体的概念) 现在一般我们见到的所谓的小篆都是汉代以来隶书演变过来的作品,这种作品已经不能说是书体而是字体了 这里有个误区,就是很多人会把小篆看作一种字体而把篆隶混淆起来。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篆书除了大篆、小篆之外还有六书中的象形、会意、指事等多种造字方式所形成的各种异形的文字统称,而其中一部分则是现代汉字的祖先——甲骨文金文之类的东西!这些文字在古代都称为“古文”“古书”“旧书”之类的称呼;而有一部分是隶书所演变过来的,这类文字在古人那里就叫作“隶书”“隶书”“隶字”“隶字”等名称。 还有一种情况是把小篆误认为是“真书”——这是不正确的叫法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