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什么菊书法?

扶寒韵扶寒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题主的“春”字是右移两格写的,这种写法在战国楚竹书《容成氏》里出现过一次;而“秋”字是上移一格写的,这个字形从西周晚期金文就开始用了。 至于这两个字的字体风格——也就是“书法”的风格——与周围其他文字有什么不同处……我没有系统地研究过先秦简帛,只能凭自己的印象说几句。我猜,题主说的所谓“春秋之菊体”应该是指两个字的笔画比较细瘦、结构比较紧凑吧?那么这就与上面提到的那个《容成氏》中的“春”字以及下面这篇《容成氏篇》开头部分的“民”字很接近了(其实《容成氏》中有些字的笔画比较宽肥,但整体上看还是偏细瘦的): 而下面的这篇木牍上的“秋”字就比较接近我们一般熟悉的篆书的形体了(不过,它的上部“禾”字一横不连笔,而且最后一横比第二横稍短一些,这可能是当时某地的写法): 上面的三张图都是北大藏汉简的照片,都选自北京大学中国古籍研究所郭良鋆先生主编的《战国楚竹书(五)·容成氏》一书。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

优质答主

“书体”是指一种字体的书写风格,不是指某种字或某个字的写法(当然也有这种意思)。 秦篆(小篆)、秦隶(西汉隶书)是秦代的标准字体;汉魏时期的隶书称为古隶,晋朝的隶书称为今隶,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为典型的晋碑小隶,王献之的《洛神赋》等则是行书兼有隶书的笔意;南朝时出现了章草,唐人把唐楷中的欧阳询《九成宫》定为唐代楷书标准,宋人又把苏轼《寒食诗帖》中某些字的结构引入了楷书里,创造了“苏体”“米体”(“苏米”并称也是流传下来的词儿)等等… 还有现代的颜体(柳公权取法颜真卿,但并非一味学他,而是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不属颜体)和赵体(这个不用多说了吧)及当代的田英章、欧阳中石等人的作品,都可以看看。

娄舒睿娄舒睿优质答主

春秋篆菊书法是张传伦先生1998年创建的菊花文字新型书体,又称菊字。张传伦先生运用绘画笔法,将书法技法融入菊花造型之中,开创菊花文字之先河,填补书法艺术菊空白, 弥补菊花文化之缺憾,是书坛的一处奇观。其书法以菊花为内容,其绘画以书法为载体,并把菊文化深融于菊书中。“百花争艳,独以菊字闻名于世” 。2001年6月,国际菊花协会专家评价张传伦之菊字:不仅是菊中之奇,而且是艺术中的珍品。

他的菊花书法,博采众家,自成一家,融汇草、隶、篆、行、楷五体书法之精华,字体结构严谨,线条流畅,行神贯通,布局合理,构思巧奇,气韵生动,形神兼备,雅俗共赏。既有文学性、思想性,更具有艺术性与观赏性,是一门书法艺术菊,开创了菊花书法艺术的新途径。人们赞其菊字:是奇菊中的菊字和菊字中的奇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