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体书法前景如何?
1. 首先我们来说说毛体的前身,即以毛泽东的草书为基础创造出来的“毛体”书法。在毛泽东生前,人们并不经常称这种书体为“毛体”。直到他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还是沿用传统的称谓,称为“毛草书”“毛主席书法”“毛主席手书”等等。而将这种风格的书体命名为“毛体”,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情。据记载,1965年8月3日,毛泽东在批转中央办公厅关于《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时批示道:“字写得不错,就是笔划太直,没一点弯曲,这样看起来很累。可请钟伯良(原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和梁上春修改一下,修改后发各报发表。”后来,根据毛泽东这个要求,负责起草的同志对这篇文章作了删改,并请钟叔河和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梁效重新誊写。这些稿件经毛泽东审定后,作为内部材料分送各省、市委和各大军区,同时印发给中央及各级领导同志参阅;不久又以适当的形式公开发表。由于钟叔河和梁效都是“高足”,且当时两人均擅长书法,尤其是钟叔河的行草颇有几分“毛体”的味道。因此,当报纸刊出文章时,读者发现文章的书写者居然不是毛泽东本人而是他的两位“高足”钟、梁二位,于是便把钟、梁二位的书法与毛泽东以前的草书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两者有诸多相似之处,甚至有人还直接说这是“毛体”。此后,便逐渐开始有论著称其为“毛体”了。
2. “毛体”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出现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期以前。它既非受当时政府法令所支持,又无正式出版的出版物加以推广,因而其形成和发展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而且它的创作主体——毛泽东也不是一个专职或半专业的书法家。所以也就没有像其他著名书法家那样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流传。然而就是这样一种既没有官方认可也没有专业评论家评价的作品却逐渐被人们接受并被推崇起来成为一种流行字体并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和使用着……那么究竟什么原因使得这样一种作品能够迅速占领市场并最终成为当代最受欢迎的一种字体呢?这就要从它本身的特征说起才能得出较为合理的答案来。
3.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毛体”书法的价值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大众认可。尽管毛体的发展历程不过短短几十年时间,但其艺术成就却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赞誉。现在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专家学者都对这一独特的书体有着浓厚的兴趣。随着人们对“毛体”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对“毛体”审美取向的不断提升,“毛体”的价值也必然会越来越被世人认可。
4. 在当今中国书法界中,毛体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字体之一。它不仅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而且还受到了众多专业人士的好评。虽然毛体的诞生并不是由专业书法家的刻意为之,但它确实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书法流派之一。这是因为,毛体不仅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而且还拥有非常丰富的美学内涵,这正是它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赢得社会认同的重要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