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有没有收藏翡翠的?
有啊,我周围就有几个玩翡翠的,不过他们都不经常买,以前是买玉镯子,现在基本上不买的。 先说下我是怎么认识他们的吧! 我们是在一个玉石交流群里认识的,我在里发我自己雕刻的小件和翡翠原石,他们在里面问这问那,还挺热情的。因为我不是专业学玉石的,所以有时候有问题我也向他们请教,他们也不嫌烦,挺热心的给我解答。
后来熟了一些后,我就让他们把我拉进他们那个群,这个群里的都是玩翠的,而且都是玉石爱好者,挺热闹的。有时候有人在群里发新买的料子或新做的成品,都会一呼百应,大家纷纷献言献策,很热情,就像自己家人一样。 在群里混熟了以后,有些人看见我有料子都会让我介绍给他们,然后在我这里下单,这样既方便了客户,也让我增加了收入,真是皆大欢喜。
除了网络上有这样的朋友外,在现实中我们也是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的好友。有时候会一起聊聊市场,展望下未来,或者一起去赏石,去拍卖会上挤挤。虽然兴趣爱好相同,但是大家也相互尊重各自的喜好,不会强行安利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给对方,非常理性。
有一次我和其中一个比较聊得来的朋友逛完街后去吃烧烤,他点了一盘羊肉,一边刷抖音一边吃,突然想到什么似的问我,知不知道什么是“压哨球”,我说不知道,他就给我科普起来。原来他在抖音上看到有人评论说“这个烧烤店老板是不是玩翡翠的,怎么老喜欢透射灯打灯照来照去。”
于是乎每次出来吃饭都离不开讨论关于翡翠的话题……
翡翠收藏越来越火热,在内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都有不少收藏翡翠的藏家。据记者了解,在省内的杭州、宁波等地,收藏翡翠的人也日益增多,但是,在温州,还鲜有专门收藏翡翠的藏家。
这与翡翠的流行历史相关。翡翠在上世纪70年代末传到香港,通过香港这个国际平台开始在世界各地区流行起来。内地从80年代末开始收藏翡翠,但发展速度不是很快,主要是因为传统上中国人佩戴的是以和田玉为代表的软玉,翡翠流行较晚,接受有一个过程。由于北京、上海等地的国际化程度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更早更成熟,翡翠流行也早于珠三角。同样,在省内,杭甬两地也较温台两地更流行翡翠。不过,近两年随着温州人经济实力的增强,接触翡翠的人日益增多,尤其是玉石原料投资、工艺品制作和中高档饰品消费都有较快增长。因此,虽然在温州翡翠收藏尚处刚起步阶段,随着人们对翡翠认知的深入,今后将会有不少温州人加入翡翠收藏的行列。
目前在温州流行的宝石玉石中,翡翠是人们最喜欢选购的品种。据业内人士分析,喜欢翡翠的人有两类:一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他们把玩、选购的翡翠多为中高档品种,这类人在逐年增多;另一类是以中青年人为主的普通市民,他们对翡翠首饰和小挂件的兴趣很大。目前翡翠饰品已超过水晶,成为温州宝石玉石市场的最大宗饰品品种。
在玉石中,翡翠是最为奇特的一类,它既有玻璃光泽又同时具有油脂光泽(业内称为“翠性”),这不同于一般具有玻璃光泽的宝石,也不具有其它玉石特有的蜡状或油脂状光泽,它的光泽是独特的玉石与宝石相互掺杂的效果。这是翡翠独有的物理特性,也使得翡翠的外观效果别具一格。一些其它玉石(如白玉、墨玉、玛瑙等)只能在某一层面去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翡翠既富有宝石的鲜艳和通透,又具有玉石的温润质感,并在翠绿色调中具有明显的色、透、匀、净的渐进等级,在各个层面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且档次差别很大。
另外,与其他玉石相比,翡翠的市场价值较为容易量化。一般来说,翡翠具有色、种、水、工四大特性,人们可以采用与四大特性相应的色彩、质地、密度、工艺标准去衡量。
翡翠的色彩丰富、艳丽,色彩的种类不仅可分出红、绿、白、黑、紫、黄等基本色系,还可分出不同深浅色调和纯色、杂色等变化,而且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都比较高,是世界上所有贵重玉石中色彩最丰富、明艳的品种。
翡翠的质地可用“种”来表述,“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透明度。因为“种”实际上是反映翡翠内部结晶颗粒的大小程度,颗粒越细,透明度就越好,也可以说通透性能越好。“种”的高低对翡翠的外观效果的影响很大,其价值也相差悬殊。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绿色系列,“种”为玻璃种的新疆和田羊脂玉,看上去显得沉闷、黯淡且不鲜、不活,而高档翡翠色、种俱佳,显得鲜亮明亮、清澈通透,对比之下价值相差50倍以上。
翡翠的“水”在某种意义上属于质地的范畴。有些翡翠的“种”不一定很好,但“水”很大,看上去也非常通透和养眼。在实际鉴定中,一些质地一般的翡翠,由于“水”大,透明度高,其价值也会大幅提高。
“工”在玉器制作中十分重要。一块玉料,如果巧雕或巧琢,在工艺上做得十分精致巧妙,会赋予翡翠本身很大的附加值。特别是对于一些色彩和质地不太好的玉石,如果工艺达到巧妙出神的程度,可使本身价值偏低的翡翠大幅度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