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法社怎么写?

邹歆月邹歆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首先,谢灵运的“永和”是年号;王羲之《兰亭集序》是纪念聚会而作;兰亭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亭边——这些我们都可以先放一边去讲,因为这些都是后世解释《兰亭集序》时附加上的意义,不是它本来的意思(当然对了解文章也有帮助) 2.其次,东晋时代士人的集会大抵有两种目的:清谈与游赏。清谈就是文人坐而论道,谈论玄学哲理、品评人物等;游赏指游览山水,或泛舟湖上或登山赋诗,或者兼而有之。这个其实也不重要,毕竟我们现在读这篇文章还是当作文学作品来读,而不是当历史资料来看。

3.最后才是文章的本身了。从“永和九年……”到“故不能尽意者,盖有之矣!”这部分是作者记下这次聚会的时间地点、参加者以及当时的情景。接下来开始议论:作者认为人生的悲苦在于生命有限,欢乐也随着逝去;又因为世事无常,因此无论聚与散都是自然的现象。但是,既然自然让每个人都要衰老死去的话,那么就应该听任命运的安排而不必计较,这样也就不会哀伤和痛苦了。所以不必太过在意生死聚散的事情,而应该专注于眼前的快乐,尽情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这一段文字虽然看似是在写对生死的看法,实际上也是在说明“纵情山水”的道理。 “虽趣舍万殊……亦由人焉”这一部分是从正面来阐述为什么应该纵情于山水之间——“每至觞酌……亦以快叙幽情耳”——然后进一步说,人生不过一瞬,何必在乎富贵贫贱呢?“既其弥远……”则是从反面来说明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观点。

4.关于兰亭集会的其他一些小知识:王羲之为这篇序文写了一篇草稿给当时的大书法家卫夫人之侄卫铄(即后来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老师卫仲道的女儿)看。卫氏认为此文写得很好,但开头两个句子可以更好一点,于是在原稿上加上了两句作为开头,这就是现在流传下来的《兰亭集序》定稿本文。 王羲之当时四十岁,他写完此帖后不久就去世了。据传他在临终前还拿起了这个帖子反复观看,可见他是多么喜爱它啊! 《兰亭集序》被历代书家视为杰作,在唐代就被奉为天下第一行书。

邹歆月邹歆月优质答主

兰亭,在今浙江绍兴西南的兰渚山下。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1年)三月三,王羲之等人在此聚会,进行大书法家、文学家王羲之名作《兰亭集序》的创作。这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歌盛会之一。后来王羲之又在此建了一个亭子,取名为“兰亭”。 “兰亭”二字是刻于石碑上的,所以字为小楷 (参见《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P278)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版本的《兰亭集序》是在宋拓本上重新翻刻的。其内容除将“集”改为“序”外,其他文字都不改。 至于这个版本好不好,个人认为没有好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步。

以上是我的拙见,欢迎指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