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体书法源自哪家?

车成忠车成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我写过一些相关文字,贴过来供参考—— 《毛泽东书法艺术思想研究》(1985年,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当代书画家润格定价大典·毛泽东卷》(2004年,编著)等著作中,都有论及这一问题。现结合有关资料简述如下: 一、关于“毛体”称谓之由来 “毛体”是人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书法艺术的简称。它作为对毛泽东书法的专有称谓,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至60年代初期以前。这一时期人们习惯以“主席字”“毛主席字体”来指称毛的书法,或称之为“毛体”。如1953年的《光明日报》就曾报导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赠送给印度总理尼赫鲁先生的五十幅毛主席手书诗词的装帧工作已经完成了……这种‘主席字体’的书法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1953-1/7/3)再如1958年的人民画报上载文指出:“由于毛泽东同志的杰出才华,他写的字成了一种独特的字体;他的书法成了我国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可见此一时期的“毛体”与今天的“毛体”含义并无二致,基本指的是人们所熟悉的那些行草书作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毛体”的使用范围比较有限,并未成为普遍认可的称谓。这除了因时值初建期,各方面都百废待兴之外,也与当时的时代风尚以及人们的审美取向有很大关系。 第二阶段的时限大体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即文革结束之前的一段时间。在这一阶段,“毛体”一词的使用已十分频繁,并且开始被广泛接受为毛泽东书体的专用名词了。据粗略统计,仅1963年至1976年间,有关报刊公开发表的用“毛体”指称毛的书作的文章就有三十余篇之多。比如《人民日报》就曾在报道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室联合举办的一次学习展览时明确使用过“毛体”这个提法,并称其作品“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运用传统的中国书法创造出来的新体”〔4〕(1965-3-15)。其他一些全国性刊物亦不乏这方面的文章。“毛体”作为一个公认的术语,已被公认为是对毛主席行草书的称呼。 第三个阶段就是今天说的“毛体”了。7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四人帮”的覆灭和拨乱反正运动的进行,社会出现了新气象。人们纷纷呼吁要走出文化专制的阴影,恢复民族文化的传统,于是对毛泽东书法的讨论和研究便逐渐多了起来。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活动也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这些现象反映到社会上,自然又使人们重新把目光投向毛泽东书法,一时间,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学习毛体书法的热潮。许多报刊杂志发表了不少介绍和学习毛体书法的文章,更有不少学校开设专门的书法课传授毛体书法的技巧。由此可以看出,“毛体”作为一种既有的概念已被广大民众接受,而且正在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二.关于“毛体”的形成原因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同样,对于毛体书法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如此。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毛体”得以最终形成并被广为认可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毛体书法产生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这是毛体书法产生的政治前提。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讲的社会历史前提并不是单指某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某种理论主张而言,而是指自五四以来整个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所发生的巨大影响。正是这种社会变革的前奏,才导致了毛体书法的最终产生。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察:

首先,毛体书法是在一个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加深的大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早在五四时期,面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强烈冲击和中国近代的落后状况,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就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他们极力主张抛弃中国传统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观,以期实现一种全新的文化建构。这种文化上的激进主义,直接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政治和文化事件的接连发生,并最终酿成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五四运动”还是后来的“文化大革命”,都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必然结果。而这种必然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中西文化交流大背景的影响。

其次,毛体书法也是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后应运而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一方面使中国人民找到了革命的正确方向,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中国文化界的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1939—6—12)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一大批知识分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不会有后来毛体书法的出现;而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则不会有毛体书法最终形成那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局面!因此,我们说毛体书法的兴起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一点也不过分。 三.关于“毛体”的艺术特征 在前人研究的诸多成果当中,对毛体风格的评价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有人将它比作唐代的狂草,也有人喻之为清代的魏碑体。究竟哪种说法更为合理,笔者在此不敢妄加断言。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毛泽东

钟刘莉钟刘莉优质答主

从时间上看,是源自王羲之《兰亭序》; 从形式上看,源自章草、汉简书风(魏晋时流行这种古拙的书风); 字体上看,以隶书写出,笔力遒劲,风格自然; 用墨上,浓淡适宜; 在行草之间也带有一些行书味道,不一味强调结字,有行气。 但是我个人觉得他写的还是不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圣教序》好,他的水平还差得远呢!

当然不能否认他的贡献及地位,他是“中国”这个称呼最早出现于文献记载中的人之一了——他是第一个自称中国人的人,也是第一个提出用汉字来命名的中国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