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崖字怎么写?
我最喜欢写的两个行书字是“之”、“崖”,今天发一篇短文,把这两个字的写法整理一下,希望对学书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关于“之” 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的“之”写得特别瘦,这是晋人的风气所致——从陆机、王弼到王羲之都是如此。
在楷书里,我们常看到一些笔画短且密集的字,比如山、出、止、正等。这些笔画多的字体,书写起来速度慢、不美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人们就把它们简化了,变成了山、夕、上、二这样的偏旁部首来代替它们。 这种简化方式也出现在了行书当中。比如这个“之”字中的几横,就是由繁到简的过程。
以右边的三横为例,《兰亭集序》里的三横比《曹全碑》和《张迁碑》都要细一点,但已经算是很粗的了;颜真卿楷书的“之”,则又比王羲之更细一点点…… “之”字最后一笔竖钩的处理也是不同的。比较而言,颜体最后一笔明显拉长,而王体的这个“之”,最后一笔则没有伸得很远。
这是因为,“之”作主语时往往放在句首,而且多是单个字成句,所以它一般要写得大一些;如果后面跟的是别的词,那么这个“之”就要写得小些,而且最后一笔也不一定要拉得很长,这样可以使整个字看起来更匀称协调。 (二)、关于“崖” 这个“崖”字,除了要注意其结构之外,还要注意一个细节——“危”字的左边少了一撇。
这个一撇本来是“危”字的左一笔,但由于字形的原因,这一笔被挤到了右边,于是就成了这样,其实这就是“厓”字。 在古代汉字里,象形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方法叫重文法,就是把两片或者更多个相同的部件放在一起表示同一个意思。
比如“明”字有四个部件分别代表太阳、月亮、眼睛、心,这四个部件还可以组合出另外一个新字“朋”——“朋”表示两个人肩并肩站着的意思。那么“厓”就是这个道理:它是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危”和一个表示土层的“土”组成的新字,表达的意思是“陡峭的土坡”,与今天的崖字同音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