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筋骨指什么?
其实,中国书画中的“骨”和“筋”,并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而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所以也就可以将它们视作同一个含义的不同表述了。而“骨感”、“筋骨有力”等词语,则是通常意义上的评价用语。因此,这里的“骨骼”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作品中所传递出来的力量感和节奏感的体现者(当然也可能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或者说,也可以简单地理解成是一种抽象的形态美,至于这种形态美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下面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吧! 1.笔墨线条本身的特点与书写者的个人习惯 在中国书画创作中,笔毫在运行过程中因受力的不同会使得其线条具有着粗细、长短、方圆等不同特点,而这些又与笔毫本身的质地(如羊毫、狼毫或兼毫等等),以及执笔方法等有关。由于个人的书写习惯乃至审美取向的差异,同样一根笔,不同的人来写时就会呈现出千差万别的面貌,更何况毛笔的种类如此繁多呢?当我们在描述一件作品的骨感特征时会经常说到行笔的节奏快慢,其实这个也是影响线条表现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提按,实际上就是力度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当然还有其它许多形式的变化也会导致线条的力度发生变化。
2.墨色 这里所说的墨色的骨感主要体现在水墨画中,不过即使是在工笔画中,有时也会通过渲染来强调一下形体的体量关系以突出造型结构的表现力;而在书法作品中,除了利用浓墨、淡墨、焦墨等墨色的浓淡变化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外,枯渴之笔也能营造出一种骨感的意境,这一点应该比较能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观念了吧~
3.构图及章法 这是影响作品整体视觉效果的主要方面之一。一般说来,疏密、虚实、大小错落有致的布局更能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4.其他 比如印章的位置、印文的大小以及材质的选择都会对作品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锦上添花”也好,“画蛇添足"也罢,全都在于作者是否运用得当。 以上这些是我目前所能想到的能够影响到我们笔下的作品呈现骨感的几个方面,至于具体是如何影响的嘛……我想,这应该是需要在临创的过程中慢慢去体会的吧~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