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干青是什么意思?
在翡翠界,有这么一种料子,颜色鲜艳,品质却不如同色的南红、红翡、鸡血石等;质地粗疏,水头也干,就像被烤干的青菜叶子一样没有水分可言。 这就是翡翠中的低档品种——干青种。
19世纪中叶,缅甸有一场战争,清兵入缅作战,俘虏了大量缅军,其中就有一个会挑翡翠原石的缅军战俘。由于这些战俘都是缅军的精锐之师,所以对翡翠的鉴别水平非常高,他们发现了一个地方出产优质的翡翠原石,只是当地气候炎热,玉石受高温影响水分流失严重,因此品质大都不高。清兵把这块地命名为“干瓦散”。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原料制成的翡翠称为“干瓦散种”,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干青种”。
不过也有说法是,“干瓦散”是当地一个村庄的名字,后来人们在开采时,就在整个矿区使用这个称呼了,因此现在的产地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村庄,而是指整个矿区出产的翡翠原石都叫干瓦散种。至于哪种说法比较靠谱,至今仍有争论。
从干青种的名称来看,它属于翡翠中的一类,那么它是不是真的翡翠呢?这就要看它的内部结构与翡翠之间的差别了!
我们都知道玉有五德, 指的是温润而泽,仁义之方;声如磬击,知德之人;鲜而不湿,廉者之风;垂之如涕,君子之容;瑕不掩瑜,君子之心。其中的润就是形容水的光泽和润滑性,所以判断一块玉石是否有水,也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好的翡翠一般都具有不错的油性和水润感,比如高档的冰种翡翠、玻璃种翡翠都有一定的水头,看起来通透滋润,像刚刚从山间流下来的泉水那样干净、清凉。 但是干青种的内部晶体颗粒粗大并且排列杂乱无章,因此透明度很低(甚至能达到不透),看起来很像刚被烤干的青菜叶子(这也是为什么称其为“干菜叶”的原因吧~),看起来既没光泽也没水润感,完全达不到玉石应有的润泽,所以被称为“石底”而不是“玉底”。 而由于内部晶体排列松散且相互挤压,干青种的颜色大多呈团状分布在翡翠内,给人感觉像是被一团黑纱包裹着。同时,因为颗粒细小的矿物粒子较少,所以干青种的颜色显得非常浓郁,仿佛墨水被稀释过了一样。
当然,虽然外观上有些像石头,但是干青种毕竟是天然形成的宝石,所以它的硬度仍然能达到6左右,在佩戴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磕碰。不过由于其内部的矿物含量比例不同,所以干青种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棉絮和瑕疵,所以在挑选的时候要特别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