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透光是翡翠吗?
不通透的意思就是不亮丽,不够鲜艳。比如一块石头,正面很明亮,反面有点灰白,这就叫透光性差。 或者一块玉石,里面棉多,水头短,也叫不透明。 当然这些描述都很主观,不同人的看法可能不一样。不过一般来说,如果一件东西让你感觉灰蒙蒙的,不明亮,那就可以形容为"通透",反之则"不透光”。
在宝石学中,透明与不透明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一个清晰度(Rayleigh)的光学参数来衡量。 这个参数的概念是,当一束平行光源照射到一个物体上,如果物体把光线全部反射,那么它的清晰度就是0; 如果物体把一半的光线反射,那么其清晰度就是0.5; 如果物体只反射1/4的光线,那么其清晰度就是0.25…… 可见,在自然光下,所有物体的清晰度都是大于零的。 只有当物体的颜色显示在视网膜上时,它们的清晰度才是可以被眼睛直接感知到的。而其他情况下,如夜间开车、野外探险等,人眼能够适应黑暗的环境,通过判断来识别物体,所以此时“看不清”其实是很正常的,不能认为它是不正确的。 而当物体经放大镜被仔细观察时,由于放大镜本身具有凸透镜的作用,会大大加强光线,即使是微弱的线条也能轻易看见,此时物体的清晰度就会被过度夸大,变得像近视的人看远处的东西一样,这种情况下的“能看清”其实是错误的。 不过这种放大镜看到的图像是非常不真实的,因为人眼的分辨能力远远高于放大镜。
至于题主所说的“半透明”,我估计指的是宝石界常说的“七分透”或“八分透”,即物体有一半或者2/3能被看到,这种状态其实属于半透明的边缘情况,介于透明和不透明之间。 实际上,除了完全透明和不透明两种常见的情况外,还有很多中间状态的宝石,如水沫玉、冰糯种,以及各种芙蓉石、石英岩等。它们都属于非均质体,折射率会有变化,所以很难用一个清晰的界线划分这些中间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