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皮翡翠是哪个场口?
“黄皮”不是一个专业术语,是个行内俗称。指的是翡翠表皮或表面有一层黄色的表皮包着,类似鸡皮、鸡爪纹的样子,行话叫“鸡油黄”“鸡油黄翡”“鸡油黄糯”等等。 这层“黄色”实际上是以琥珀色为主色的透明至不透明的胶状物质,也就是“蜡质”,在地质学上属于“风化膜”的范畴。
这些“蜡质”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矿物的集合体,行内目前称其为“褐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和氧化锰。因为这种矿物对于化学性质并不稳定,所以会随着时间慢慢氧化,颜色变浅,甚至最终完全消解掉。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黄色”翡翠都有这层“黄色”蜡质的,比如一些新山料切割成的牌子,因为表面不够光滑,经过抛光后,表面会有反光效果,看起来是白色的;如果切工足够好,磨去凸起的黄蜡部分,也可以制成白色的高档翡翠。“黄色”并不等同于“蜡质”。 “小黄皮”并不是一个特指某个场口的名称,而是对一种颜色的统称,即“黄色”。不同场口出的石头,其“黄色”的色调风格是有差别的。
1.老厂黄杨沙。顾名思义,来自老厂的“黄杨沙”,其“黄色”细腻均匀,带有淡淡的“乳黄色”,犹如熟透了的蛋黄一般迷人。但是其色度普遍不高,很少有接近高色的。不过由于透明度高,水头足,偶尔也能做出很漂亮的成品。
2.大马坎黄盐堆。大马坎的“黄盐堆”,其“黄色”纯正浓郁,但颗粒感较强,如同融化的蜂蜜一样丝滑。因为结构较为松散,透明度欠佳,因此通常需要用浸油的方法来处理后才能成为玉器。
3.大马坎黄脱纱。比之“黄盐堆”,“黄脱纱”的肉质更细腻,颜色更浅淡,呈明亮的橘黄色,如同新鲜剥开的香蕉。不过其种水通常不太理想,常伴有灰黑色团块。往往需要漂白才可用于玉器加工。
4.南齐黄翻砂。南齐的“黄翻砂”,其肉非常细腻,颜色淡黄如暖日,而内部颗粒则呈现出细腻的蜡质感。因为种水和颜色都相当不错,经常可以不做处理就直接做成玉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