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种和质地怎么选择?

宋妙缘宋妙缘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们首先来说一下什么是种,什么又是水头。 种是对于翡翠的物理性状描述的一个术语,它主要是指翡翠颗粒之间的结合方式,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基本单位是分子、原子或者是离子,而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是矿物晶体,构成矿物的基本粒子是晶胞。但是组成翡翠的矿物晶体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纤维状结构、粒状结构或者变斑结构等。

所谓种其实指的就是这些微观结构中矿物晶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这种相互作用决定了翡翠的硬度、切工稳定性、抛光后镜面效果的好坏等一系列物理性质。 而水头则是指翡翠透明程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透”或者是“不通透”。影响一个翡翠原石透明度一般有两个因素,一是矿物晶体颗粒的大小,二是矿物晶体排列的方向。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说法: “种”指的是翡翠材料的质地,可以理解为结实、粗犷、质朴,“水头”就是翡翠的材料透明的程度,可以理解为透亮、水灵。 实际上这两种说法都只解释了“种”和“水头”的一半意思,应该这么说: 一种好的种和水头,才能衬托出一个好的颜色。反之亦然。所以选购翡翠的时候既要注重其种和水头也要考虑它的颜色。 一个好种的翡翠材料,可以赋予其颜色更鲜艳明亮的效果,而一个好水头的翡翠材料,则可以显露出更多的底色,二者是相得益彰的关系。

不过要注意的是:种和水头再好,如果颜色不佳,也只能是个好的玉料,而不能成为出色的玉石作品。相反,如果其他条件一般,只有颜色好,经过雕刻师的技艺加工,同样可以做成精美的艺术品。 所以说种、水头以及颜色,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它们对于翡翠的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周金怀周金怀优质答主

翡翠的种和质不是同一概念,但又密切相关,翡翠的种指翡翠内部结晶颗粒的大小,即翡翠的内部结构。常见的有玻璃种、冰种、芙蓉种、绣种、麻点种、豆种等。

翡翠的“水头”是透明度或冰种的俗称,是对翡翠内部结晶颗粒间隙空间,即翡翠结晶颗粒间隙的胶体物质含量而言的。“活”是指绿色分布在结晶颗粒间隙中,“死”是指绿色赋存于结晶颗粒内部。

通常,人们把好的种称为“老”种,如玻璃种、冰种等,把不好的种称为“新”种,如芙蓉种、豆种、麻点种等。“老”种翡翠细腻、润泽、透明,具有玻璃光泽;“新”种翡翠粗糙、干涩、不透明、呈油脂光泽。

翡翠的“地”可理解为绿色以外的部位,即翡翠的“底子”或“地子”,习惯上分为玻璃地、冰地、蛋清地、藕粉地、紫花青地、青水地、油青地、灰水地、黑色地等,一般以“玻璃地”和“冰地”为最佳。质地(俏):指翡翠材料内部结晶颗粒致密程度。常见的有:老坑质(结晶颗粒较细)、新坑质(结晶颗粒较粗)、硬俏(结晶颗粒间胶体物质含量较低)、软俏(结晶颗粒间胶体物质含量较高)。一般以老坑质、硬俏为最佳,“老”的翡翠一般“俏”性也好。

选购翡翠饰品时,首先看颜色,其次看质地,再次看形状,最后再考虑大小。具体而言,在同等条件下,颜色(正、浓、阳、匀)好的翡翠价值高;在颜色相当的条件下,“种老俏硬”的翡翠价值高于“种嫩俏软”的翡翠,但在一些浅色翡翠中,“种嫩俏软”也有相当高的价值。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