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达摩的寓意是什么?

庞骏淋庞骏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到这个达摩,就想到当年在少林寺后那座破败的小房子里,我摸了摸光脑袋的达摩祖师的泥塑像(因为之前几次来都没能见到真身),心里想着:这世界上真的存在得道成仙的人吗? 他就是禅宗的创始人,也是我国佛教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大祖师。 据说他原是南北朝时期南天竺国(印度)的一位王子,姓菩提,名为达摩,自称“菩提达摩”;因为他精通佛法,所以被称为“达摩祖师”。

达摩祖师西行求法 在中国佛教史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南北朝”。这是指中国历史上南北两朝并立的时期,具体是指公元420年至589年间。这一时期的宗教信仰较为自由,各种宗教都在中国流行。 达摩祖师就是这样来到中国的。根据《续高僧传》等文献记载,他当时从海路来到广州。由于南方的梁武帝信奉佛法,所以对来自印度的僧人都很优待。于是达摩就从广州出发,徒步走到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向梁武帝献上了他从印度带来的法宝——《大乘起信论》。

达摩祖师的“面壁”传说 到了金陵之后,达摩便开始传播佛法,并且受到了皇帝和众王公贵族的敬重。可是有一天,他却忽然说自己要走了,让大家都很意外。

原来,达摩是带着传承佛法的使命而来。他的使命完成以后,也就没有了留在红尘世间的理由。他就想离开,回到他最初来的地方。 对于一个修行的人来说,能够回到自己出发的地方,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于是,人们纷纷给这位远道而来的高僧送行。

在船上,大家看着他瘦小的身影站在船头,不禁产生出许多敬仰之情。有人问他:“大师您这次返回印度,是不是准备过海时面壁而坐呢?” 听众人这么一说,达摩觉得这是个很好的话题,可以借机宣扬佛法,于是就笑答道:“我此次回国,打算经过海路到达彼岸。即使海水流干,石头崩裂,也没有障碍我面壁的想法。” 听到这里,众人对达摩祖师更加崇敬了,都称赞他是位了不起的得道高僧。

后来,人们把达摩祖师到金陵这一旅程,称之为“踏雪寻梅”。他在船上所说那句“石不能震,海不波溢”的话,也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

其实,“面壁”一词并不是指真的面对墙壁发呆。它指的是高僧在传授禅法时,让弟子们端坐静思,如壁观一样。这种修行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徒弟们进入禅定状态,从而得到智慧。所以,后人用“面壁”来暗喻潜心研究、思考,或者用来表示一个人埋头苦读的样子。 比如,大家看到某个学生拿着课本坐在窗边,就可以说“他现在正在‘面壁’呢”。

全以宣全以宣优质答主

达摩禅师,本名菩提达摩,南天竺人也。在南朝梁普普通年时,达摩禅师自天竺(印度)至中国广州,曾至北魏洛阳,终逝于洛滨。梁武帝问佛家心性法门,达摩无语,遂渡江入魏、潜迹于洛邙少林寺。

达摩禅师是中国少林武术的始祖,他将佛教与武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有机地相揉合,使武术成为“内外合一”、“禅武合一”的中国独特的禅学形式。达摩精神也逐渐成为一个民族精神与文化精神的象征物。

达摩禅师提倡“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即觉性,直显本性即可成佛之无师自通”的“易筋洗髓”法门,被尊之为“禅宗初祖”、“禅学之父”、“中华拳祖”、“佛拳之祖”。禅宗乃中国文化的结晶,代表中国心、中国德、中国文化。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