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有玻璃种翡翠吗?

南涵文南涵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放一张当时在潘家园买的玻璃种飘花手镯。 2010年的时候,我在北京的潘家园地摊上花了500块钱买了一个这样的手镯。(这里解释下,为什么图片中盒子上的牌子写着“香港玉器厂”呢,这是因为90年代以后,国内很多玉器的加工工厂为了追求高档气派,都在包装盒上印着“香港玉器厂”的字样,因为香港的玉器行业是非常出名的) 这个镯子拿回家之后我非常喜欢,一直戴着。直到前几年我回到北京,去潘家园再次逛了一下,发现这个东西竟然升值了!一个差不多大小的玻璃种手镯,价钱竟然要800元!于是我又买了两个回来,一个自己留着,另一个送给了我妹妹。

下面这张相片是今年五月份拍的,我的那个手镯已经不再戴了,被我放到了盒子里面珍藏。 为什么我说我这个手镯是“玻璃种”的呢?首先从透明度来看,它是比较透明的,其次我从没洗过它,哪怕是用清水冲一下,所以表面不可能有脏兮兮的感觉,最后它的硬度够高,我用小刀划不会留下痕迹。当然,最有说服力的还是下面的鉴定证书,明确写着“透明如水”和“玻璃品种”。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是可以写很多的。 我可以写我在广州华林玉器批发市场如何跟奸商斗智斗勇,如何被忽悠然后气得吐血三丈;我可以写我是如何在缅甸街头买到几百块钱的手镯,如何走了很多弯路又追悔莫及;也可以写我是如何在网络上面看到别人被骗,从而幸免于难,少交学费…… 但是那样太琐碎,太痛苦,也太难看。 所以我选择不写了。

单诚赫单诚赫优质答主

玻璃种翡翠诞生在近代。翡翠矿是在清朝中晚期兴的,当时主要是开采老场口,比如帕敢场口、后江场口。当时开采的翡翠原石品质都不错,但普遍达不到玻璃种。而且,当时无论是在工艺还是审美上都不具备雕琢玻璃种翡翠的条件,所以玻璃种翡翠多诞生在民国及之后的近代。

随着开采深度增加,新场口的陆续开发,翡翠原石品质逐渐下降。人们又将开采出来的料子磨掉外皮,仅留下核心部分再出售,称为“剥皮货”。这种做法虽然提高了翡翠的出成率,但也降低了翡翠的品质。近代的能工巧匠发现,即使原料的外皮不好,但有的内部还是有玻璃种翡翠,于是开始转变审美的方向,追求透明冰种、玻璃种翡翠。因此,近代玻璃种翡翠多为山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