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人爱玉石?

蔡万雨蔡万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天朝上国,我们自汉朝以来便是天下中心,四夷拱卫。我们的文明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是领先世界的了。但即使如此,我们也是有着自己的不足之处的——马可·波罗曾经这样评价过我们:“这里的人们很崇拜一种名为‘玉’的石头”。为什么中国会以玉为美呢?这还得从我们的文化中找答案。

在我们的文化中,玉不仅是财富的象征,还是仁、智、勇、礼、义等多种美德的象征。《礼记》有云:“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寿也;宽而有度,福也。”将玉赋予这么多道德内涵自然是有道理的,因为玉本身具有许多美好的性质:润,光泽滋润;寒,质硬而脆;清,颜色淡雅;洁,结构细致;凝,材质致密;容,尺寸较大且薄。所以玉常被用来制作成各种礼仪用的器具,用于祭祀和进献等场合。用今天的话来说,玉简直是太适合当礼物了!

而除了作为礼物之外,古人还喜欢把玉佩挂在身上。为什么呢?因为玉有五德,而且质地坚硬,不易损坏,可以永久传承下去。把自己喜爱的玉佩戴在身上就如同佩戴者拥有了很多的美好品德并且可以世代相传。这种把玉佩系在自己身上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将自己的生肖属相雕刻在玉佩上面来佩戴,比如羊生肖、猴生肖等等。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金钱已经不再是衡量价值的标准,然而玉却重新获得了人们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它象征着美好,更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方式不是让人回到贫穷落后没有文明的原始部落生活,而是让我们学会珍惜现有的美好生活,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原因之一。也许随着文明的进步,有一天我们不再使用玉制品,但相信文明不会因此而消亡。

孔涵梦孔涵梦优质答主

中国人爱玉,可以上溯到8000年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玉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被推崇备至。中国人将玉的自然美与社会的人伦美、人的精神美相对应,赋予玉以“五德”、“九德”、“十一德”,甚至“无善”等美好品格,把玉作为“仁、义、智、信、勇”五德和“忠、信、德、仁、廉、洁、义、礼、文、行”十德的象征,使得玉成为一种具有东方道德精髓的灵性之石,成为尊贵、美好、吉祥的化身和人格化了的道德金律。《说文解字》解释说:“玉,石之美者”。把“美”和“德”赋予一种物质之上,这是中华玉文化的精髓。

在古人的观念中,金、木、水、火、土五行为世界万物的原始物质,玉是石之精英,是石类中唯一的美石,具有“润泽以温”的“水德”,“缜密以栗”的“木德”,“其声舒扬,专以远闻”的“金德”,“不挠而折”的“火德”,“垂之如坠”的“土德”,“有五德”或“有九德”(增加了“坚而不蹙”等)而被人视为通灵之物,成了君子正人品格和高尚精神及美好事物的象征。

随着朝代更迭、社会制度演进和审美习惯的不断变化,玉器的功能和用途也发生了变化,其“以德、比德于玉”而获得的“德”和具有的各种“德”,使其成为“权力”和“财富”、“等级”和“高贵”的标志,成为王公贵族的爱物,成为用于“宴聘”和“陪葬”及作为货币流通的载体,成为用于通神祭祀的灵物和帝王将相的祭器,成为人们在宗教观念影响下信玉避邪和玉食养生的载体,成为帝王统治工具“五礼”、“六器”和文武官员区分品级的“瑞、符”。成为作为人们衣食住行的饰品、装饰品、佩饰物和实用器及“君子”随身佩戴的“玩好”。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时代的变迁,玉文化将不断得以传承、创新和发展,历久弥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