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石头是什么石?

季泓宇季泓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你问的应该是“中国四大奇石”吧! 具体是指:《东坡肉形石》、《中华神鹰》、《凤求凰》、《少年游》四块奇石。 它们是中国四个不同地区的民间收藏家所收藏的四大奇珍异石,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并被誉为“中国四大奇石”。 其中,江苏的《东坡肉形石》和《中华神鹰》两块奇石最具代表性。因为经常在全国各地进行展玩,所以也最为人熟知。

1.《东坡肉形石》(江苏省) “东坡肉”这块奇石的长相简直和红烧肉一模一样,连肥瘦相间的纹理都一清二楚。而且色泽红润,散发着油脂光泽,让人看了直流口水!

2.《中华神鹰》(江西省) 这块神奇的奇石就像一只雄鹰悬浮在空中,它的整体造型犹如展翅飞翔的神鹰。而“中华神鹰”的名字也因此而来。这只“神鹰”身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细节,比如羽毛、肌肉线条等。只要仔细端详,就可以发现原来这些细微之处竟然都刻满了花纹图案。真是不可思议!

除了上面这两块石头外,其他两块“奇石”来历稍早一点,但流传至今已经名气大减。

1.《凤求凰》(山西省) 这件作品以汉代文物“凤求凰”琴为创作原型,通体刻画了数百只姿态各异的凤凰,仿佛真的“凤凰于飞”。

2.《少年游》(浙江省) 这是一件以明代文物“青花孩童诗文碗”为原型创作的瓷器,不仅完整地保留了明瓷的特点,更妙趣横生地在碗身上镌刻了一首七言绝句诗,由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书写而成。

干玉佳干玉佳优质答主

中国文化与石头

在中国,“石文化”源远流长。从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可以看到“石”字的出现。古时的碑文、碣铭,多请名家撰写,刻于石上流传于世。我们今天仍习用的成语如,坚如磐石、孤芳自赏、玉石俱焚、金石之交、水滴石穿……多是以石作隐喻创造出来的。许多石名,又以所在地点为名。

文化在中国的古代的文献资料中,多有涉及到对于石头的论述。比如:甲骨文就已有“玉”、“石”二字,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就有100多处有“玉”字。《周礼·考工记·玉人》中,把玉的特性归纳为:“温润而泽,廉而不刿,充而不溢,美而不淫,精而不杂”。唐代的文学大家柳宗元在自己的《小石潭记》中对于一池山水之石的描绘,更是传诵千古,脍炙人口。

中国有产石赏石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以上,历代的石文化,也有较为具体的记载。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常有选作器具原料的有颜色、纹理美观的石材出土,而且雕琢精致。可见,那时的人们就已知道运用石材的天然丽质,又采用人工加以美化。

春秋战国时代的《春秋繁露·著德》中,就记有“孔子至卫,其所居环水近郭,隐隐若城然,有石焉,状如口杯”。可见那时就有观赏石藏供,并有具体的置放地点。汉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王充,所著的《论衡·量知篇》中,记有“好鸟嘉石”之句。汉代还有把石刻上,赞颂死者德行的碑文,称为“德石”的用句。

南朝宋的顾恺之,在自己的《观涛赋》中,记有“观巨石之碍江,所盘薄而雄壮”的记述。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自己的《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一诗中,有“江水静如练,三峡夜不见。巫山只有神女庙,桃源那有秦人家。此时客独晚,有雁来孤翔。汉水初开眼中泪,巫山犹梦头边发。庙堂巫咸人杳然,鼎湖龙去空白断,但有一片石,高凿百丈屏。何为开销落,尚能守其贞?泪环若还流,潺湲声不绝。梦云难久留,觉树空非歇。”等具体的诗句,说明巫山有石。

宋代的黄庭坚在自己的诗和文中有“南人矜水石,北人重山林……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穷鬼富,清时有味是无能”的诗句。

元代的虞集,在自己的《清江曲》诗中,有“清江水落石纵横,尽日扁舟溯上流。花树无人经雨暗,春风无力又逢秋。几时官了无言语,一任年光自去留。应有白鸥长见客,北山南渚复汀洲”的诗句,也有提述到石的。

明代的徐弘祖,在自己的《水经注》一书中,记有“大江自此东南流”、“又东会黄牛滩”、“又东过巫山、巫峡”、“又东过巫县、南江县、秭归县界,屈径巴山”、“又东北过姊归县西”的记述。

清代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对于石头的描绘也是比比可现的。如:“只因当时这段故事未载正典,故略去便难传访”。他借写石头的神话故事,来作为《红楼梦》一书的缘起。还有“无材可去补青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现代的诗人郭沫若,也在自己的《访熊十力老人》一诗中,有“江陵本是古荆州,此地风流数仲楼。访戴乘兴情不倦,论诗饮酒赏难休。莫疑五百年来觉,不碍八千里外游。最喜小斋多美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