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票是哪个朝代发行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邮政部门为了确定新中国的邮票主权、保证连续发行,于1948年由清华大学设计试用了国民政府的“中华民国的字样”;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政权更替的原因,需要重新印制新中国的邮票主图和面值,于是开始使用“中国人民邮政”的名称并沿用至今。 由此可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邮政系统自建立之初就是承继了旧中国的邮局的运营,只是在政治制度上发生了变化而已(注:此处仅讨论邮电部的中国邮政,并不涉及后来的信息产业部和中国电信)。严格来说,新中国早期的邮票(包括小型张、小本票等)应该视为“民国时期的邮票”,只不过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体制下,“民国”成为了一个带有明确政治色彩的名词,因此才出现了我们今天使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称呼。
所以,“中国邮票”作为一个称谓是可以的,但是作为一个学科范畴或研究对象而言则不太合适。因为“中国邮票”这个概念的外延随着历史变迁发生了多次变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它指的是所有民国的旧国币;随后,在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的人民币正式取代了民国时期所有的货币,“中国邮票”的概念也相应地换成了新中国的邮票;改革开放后,我们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为了保证货物流通,必须承认历史上非法建国期间所发钞票的合法性,从而导致了“中国合法建国前所发行的货币”这一概念的出现;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使得人民币的防伪和版别鉴定成为一个新的课题,为了区分真假,人们不得不再次审视“中国邮票”的概念……
总之,“中国邮票”作为一个简称,它的外延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发生变化,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概念来予以界定。 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讲,“中国邮票”中的“中”字是一个地域概念而非政治概念。在古代,“中”原指中央,引申为中原地区,再引申为全国。《礼记·檀弓》中有言——“君之于祖,敦孝与敬,展衣於五庙,衮冕而祀。君之祖若父,其尊如天子,其制如天子”——这里的“中”就是指国内,而与今日之“中国”并非同一概念。
“中国邮票”可以译为Chinese stamps or Chinese postal items,其中stamps一词既可以表示“邮票”(Postage Stamps),亦可以表示“邮票制度”“邮票法规”等等。而postal item则更为宽泛,它可以是指邮件中的任何物件,诸如明信片、汇款通知、快递单等都可以用英语表述为postal i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