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冠号都是中国龙吗?
楼上的朋友们,你们是不是把冠号和荧光灯搞混了? 这是1998年发行的1元和5元两种钞票的冠字号,绿色的是1元,蓝色是5元(网图,侵删)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俩币的冠字号是一一对应在一起的,而且都是阿拉伯数字和英文组合而成(在纸币印刷中,这种用冠字号来标识票面的做法叫做“号票”,而将这种号码叫作“冠字号”;同理,我们在银行打印出来的流水账号也叫“账号”,而一个银行账户下可以存放多个账号)。
那么,这种以冠字号来标识人民币的做法是从哪个版本开始的呢? 这是1974年发行的一分硬币的正面和背面,可以看到,背面的“壹分”和上面的冠字号完全吻合(网图,侵删) 所以,从1974年起,我们的人民币就开始用冠字号标号了。至于L.S.D这些字母是啥意思呢?据说是拉丁文,但是实际上这也是我国古代发明的计数法,只不过最后写成英文而已,每600枚为一捆,每一捆都单独编号,并且使用特殊的机器压印,由于当时电脑还不普及,这种方法其实相当麻烦。
虽然我们现在人民币上面都有冠字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钱都是有荧光灯的。不过如果遇到了荧光纸,那可就麻烦了(▼皿▼#)
不是,目前我国已发行了五套人民币,其主币(指一角以上的部分)均印有不同冠号字母的水印。1948年至1959年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的冠号为1至7位大写数字或俄文(为前苏联代印)。50年代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的冠号为1个俄文字母加7位阿拉伯数字(10元和50元的为3位数字)。60年代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的冠号为1个俄文字母或1个拉丁文大写“I”字母加7位阿拉伯数字。“I”后4位数字被印在主币背面的中间靠边处。1987年开始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的1角、2角和5角的冠号仍为“Z”字母加7位数字,但1元以上主币的冠号改为2个拉丁大写字母加8位数字。2005年8月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冠号则与第四套人民币相同。
但1角以下的小面值辅币均不印冠号。我国人民币冠号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印制人民币的厂家,并有正号、反号(字形倒转)之分。旧币冠号的第二个字母为制版字母。第一个数字表示版号,其后4位表示此批印刷的次序号。
新币冠号第二个字母后7位数字则全是印刷次序号。同一种面值的钞票,可从冠号上分辨出其印刷版式与印制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