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驴的画家是谁?
甘路最佳答案
石涛(1642-1708)清初著名书画家,南京人,本姓朱,名若极,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檀的后裔。 石涛从小聪明绝顶,喜欢作画,但明亡之后,国破家亡,他为了避祸,开始改名换姓。 他先是在北京作僧,法号石涛,后来南下,住苏州,号大涤子、清湘老人等。 其书画造诣极高,与当代著名画家弘仁、髡残并称“清初三大家”。他的绘画风格对后世影响极大,几乎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一个不可绕过的里程碑式人物。 他的作品有《山水花卉图》《墨葡萄图》《竹扇图》《梅竹图》等。
石涛擅长画山水、兰竹,当然,他也画梅花。 此幅《梅竹图》为石涛少作之一,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石涛作此图时,不过三十岁。
画中一枝梅横斜而出,枝上花开五朵,梅花以浓墨湿笔圈点而成,花瓣舒展、姿态悠然;竹叶以浓墨湿笔写出,前后排布,疏密有致且虚实相间。全图画满,无多余笔墨。
黄胄(jù)(1925年3月13日--1997年4月23日),原名梁淦堂,字映余,号黄胄,生于河北蠡县,中国当代杰出的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画的开拓者和代表人物,中国第一座美术馆的首任馆长,其作品以表现西北地区各民族生活风情著称。
黄胄擅长中国人物画,以画新疆人物及驴著名,作品气魄宏大,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所作场面热烈,笔墨放纵,色泽浓艳,极富生活情趣。尤精描写新疆各族人民的形象。并以画多而精、美、快著称于世。
黄胄用60年的时间成功解决了生纸、生墨、生宣胶互为排斥在传统中国画中形成特殊美感的大问题,创立了著名的“黄氏墨团法”,解决了中国画无法表现人物厚实丰满服装的千年难题,被誉为“当代徐悲鸿”。黄胄先生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书法、理论、收藏、考古、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也有突出建树,生前曾为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文联委员、全国美协理事、全国美协中国画艺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建亚书学会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书画室主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名誉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