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化的多样性?

臧姝辰臧姝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或者忘记了,在宋朝(960-1279)以前,中国的教育,是世家大族和文人学士才能拥有的特权。普通百姓没有资格接受教育,所谓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指的是让老百姓去服从统治就好了,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而服从;宋朝以后,才开始出现平民可以通过科举考中进士当官的现象——当然,这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也是来源于前朝延续下来的制度,并不是凭空出现的。

中国文化从唐朝开始(实际上应该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出现了),就具有了平民色彩。但是,这个时期的“平民文化”,是以士族门第为依据的,也就是说,士族和平民之间,是有明确的界限的,所谓“九品官人法”,指的就是这个等级区分。士族的文化,毕竟是精英文化,哪怕再怎么平民化,其本质依然是上层的,即使写诗词歌赋,也依然表现出高雅的气质来,如柳永写的词,尽管通俗,但毕竟有文人的风雅气象。到了宋代,由于士族门第已经不再重要,所以文化开始了真正的下层民众普及,虽然也保留了士族文人特有的清雅韵味,但是,下层群众丰富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的空间,于是,我们见到了“宋词”“元曲”——虽然元代的杂剧、散曲存在着明显的市民俗文学的痕迹,但不可否认,它们是传统精英文化的延伸。

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商业经济的活跃,市民阶级的力量壮大,文化领域出现了小说《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金瓶梅》、《牡丹亭》(汤显祖)等等,这些作品或反映市井生活,或继承古典名著,虽不能说全部,但是很多都反映了市民阶层的需求和精神向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元末明初,出现了所谓的“书会堂”,相当于现在的编剧协会,当时最有名的“书会”,叫“铁丘园”,里面聚集了不少文学家,他们以民间故事为素材,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比如《三侠五义》(石玉昆)、《封神演义》(许仲琳)等,这些小说,继承了唐宋以来文言小说的精华,又适应了市并大众的文化需求,是真正文坛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肖诗桐肖诗桐优质答主

现代化的全球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是一种趋势。从文化的社会功能着眼,我们可以区分出政治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从文化的社会心理风格着眼,我们可以区分出本土文化、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等。

现代文化的多元化主要有两条发展线路。一条线路是从传统文化中分化出来的部分得以重新生长,恢复了独立形态或以更新的形态出现。比如,从中国古代思想中分化的民间宗教,在当代以"气功热"等形式重新发展起来。另一 条线路是伴随西方现代文化传入和发展起来的文化种类,例如影视文化、大众传播文化、体育休闲文化,均属于这一类。

亚文化作为一种从主流文化中分离的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发展得尤其活跃。亚文化多以反抗和挑战主流文化为其基本特征,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主流文化在某些领域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从而为自身创造了比较充分的发育空间。从20世纪下半叶起,青年亚文化在我国有了很大发展,一些新的亚文化种类,如网络亚文化、摇滚乐亚文化等陆续登场。

本土文化是在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的、根植于本土的有别于任何外族文化的精神与行为系统。一个民族的本土文化传统构成了她的现代文化之根。本土文化既是传统资源的主要部分,同时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中国本土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意味着传统文化在更新和转型,传统文化资源在与现代性和外来文化相衔接的过程之中,不断获得再生;另一方面,本土文化还表现在一些新的本土文化种类的崛起,从80 年代开始,地方性、地域性文化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复兴,成为一种新型本土文化的重要形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