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金花瓶么?

万俟昕芸万俟昕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猜楼主的本意是想问“玻璃瓶”,不过标题打错了(笑) 古代中国当然有生产玻璃的记录,但那都是西汉以后的事情了,而且原料产地是在西域的于阗国(就是后来唐朝的安西都护府位置)。当时主要制作玻璃器皿,但技术还很落后,成品率低且质量很差,所以价格相当昂贵,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

只有皇室和贵族才有资格使用这些器皿,普通老百姓只能想象一下它的样子了。 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能从海外进口水晶制作成玻璃了——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彩色玻璃”,只不过当时的彩色玻璃是用天然颜料染色的,颜色比较单一,不是今天我们所理解的有“花纹”的彩色玻璃。

不过此时玻璃还只是王公贵胄才能用得起的奢侈物品,普通人还是想象不到也买不起的。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的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玻璃加工技术也有了提高,但主要还是为皇室贵族服务,普通人依然难得一见。 明朝中叶开始,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座真正的玻璃厂,制造工艺也逐渐传入民间,老百姓也能买到便宜的玻璃制品了。

但是,明代的玻璃厂是“官办”企业,原料来源于采自云南的铅矿和含铅矾土,品质较差,透明度不高,颜色也不丰富,所以制成的玻璃成品色彩单调、质量不佳。加之明后期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经济萧条,百姓穷得连鸡蛋都吃不起,就更别提花大价钱买玻璃了,所以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明清时期的玻璃工艺品在各国艺术品市场上都不受青睐,价格也是非常低的。 直到清末民初,国外先进的炼铝技术和设备引进中国,我国的玻璃制造业才焕然一新,彩色玻璃工艺逐渐成熟,百姓也能买到便宜又好看的玻璃装饰品了。

高綮昊高綮昊优质答主

在中国古代也有制作金银平脱的技法,工匠首先要把金箔或银箔进行加工成所需要的各种花纹,然后将它们嵌在经过髹漆的器物上。制作完后,再在此基础上施以数层薄漆,经过研磨勾线之后,器物上就会出现如同嵌进去一样的金银花饰。这种技法在《齐民要术》中被称为银平脱,所制作的金属薄片也叫平脱,其制作技法也被称作银平脱或金平脱。金花瓶的制作技法与金平脱的制作技法基本是一致的。那么金花瓶又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在中国古代金花工艺发展的早期阶段,金花工艺的制作方法基本上都是属于“造”纹,如捶揲或模压而成的金花开光图案。而“填”金花纹作法在这一时期尚未发现有使用的记载。金花工艺在唐末五代时期曾一度非常兴盛,当时人们不仅在腰带、盒、钵或经函等器上大量使用金花工艺,而且在一些漆器和瓷器上也加以利用。制作时工匠们通常将金花图案装饰在器物的肩部和腹部,以起到点缀美化器物的作用。金花工艺在五代时期十分流行,特别是在南唐和西蜀两地。

在中国元代,金花工艺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工匠们发明了一种新的造纹艺术方法,称为剔金。而剔金工艺的流行,也使得以前流行的造金花工艺在元代末期开始减少,并在明代基本销声匿迹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