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几位院长?
补充一下,朱维铮教授1960年毕业于上海美专(中国美院前身之一),他是刘海粟派到西方去学习现代艺术和理论的,也是把西方的现代主义带入中国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他的学生很多都在国内和国际上有重要的地位,比如王澍、郑胜天等等。 我的老师叶楠女士是中国美院建筑系最出色的女建筑师,与朱先生一样,她也是在刘海粟院长的引领下走出国门的,叶老师的作品曾参加过国际建筑双年展并获金奖,2014年她应母校之邀回校做讲座,讲述了她和她这一代美院人(包括我)的学习生涯和艺术创作之路,听完后真是感慨万千~! 叶老师讲她读书的时候条件多么艰苦啊~50年代国家一穷二白,无论是教育还是其他行业都百废待兴,为了节约经费,学校只请了几位外教,所有的课程都是汉语授课,英文教材要自己买! 那个时候美院没有专门的建筑系,是跟环艺系一起办的,叫建筑美术系,上课就是画图,做模型,然后跟雕塑系一起出室外写生。
叶老师说那时候老师们教课都很认真,强调基本功的训练,从线条到透视到明暗五调子,一个方体都要练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当然课外书也要看呀,古典现代的各种设计理论都要涉猎一下,这样才不会画呆板的画,成为机器上的螺丝钉哦。 叶老师还讲了她留学意大利的故事,在米兰那几年正是波波(波波是米兰理工大学的建筑学院院长,同时也是一位著名设计师,他的设计的椅子在全世界都有售~)执教期间,波波很欣赏叶楠的才华,曾主动提出帮叶楠办签证延长她在米兰深造的时间,可是叶楠因为回国后正在“文革”所以未能成行。 说起“文革”叶老师非常痛心,她说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被浪费了,很可惜。不过叶老师也有她的收获,她和她的同学(后来成为一代著名的建筑师)吴良镛等人一起参与设计了北京玉泉路住宅小区,这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城市居住区,还有北京的西苑饭店等。
叶老师回母校时带了我这个毕业生去看望了她的老师朱维铮教授和他的夫人唐福厂女士(唐女士也是中国第一批女建筑师,代表作是南京西路步行街),还去了建院后的第一个校区——象山校区,当时的校长许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在校园的中心广场上为我们题写了叶楠名字的英文“YEN”,以表示对叶老师的缅怀和对她辉煌事业的致敬。
中国美术学院建校于1928年,首任校长为我国著名教育家林风眠先生,前后经历了国立艺术院、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华东人民美术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和现名六个时期,曾由潘天寿、彦涵、刘开渠、肖峰四教授先后任院长。学院坐落于素有“天堂”之誉的杭州南山路,与西 湖风景区相邻。
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美术学院已成为目前中国规模最 大、学科最完备、师资力量最雄厚的美术学院。学院现设有八个系:中国画系、版画系、油画系、雕塑系、国 际设计艺术学院、综合艺术系、美术史论系;四个研究所:中国画人物、花鸟、山水与版画、油画、雕塑创作、理论研究;六个研究室:现代书法、现代版画、现代陶 艺、民艺、水印、美术理论研究。学士学位点20个,硕士学位点12个,硕士学位点覆盖学科6个,博士学位点1个,博士覆盖学科3个。学院目前拥有全国唯一的 中外美术史博士学位点,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专业。目前全院有事业在编人员78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余人,正副教授240余人。全院共有各类在校生5000余人。学院现有南山、转塘两个校区,占地1000余亩。
七十多年来,中国美术学院汇集了潘天寿、林风眠、吴昌硕、吴茀之、诸乐三、黄宾虹、 张书旗、常书鸿、朱膺、赵无极、董希文、朱德群、肖峰、彦涵、祝大年、陆抑非、顾生岳、方增先、席德贻等一大批当代中国艺术史上的大师名家,为弘扬民族艺 术,发展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七十余年来,学院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造型艺术人才,一大批专家、教授、学者,活跃 在国际艺术大舞台上。如世界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著名艺术家徐冰、姜景植、王冬龄、徐志伟、刘大鸿、孙景刚、孙良、刘国辉、马泉等。学院还为新加坡、香港、 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培养培训了一批又一批的艺术家。如新加坡的何香凝、翁清溪、萧淑芳、李文辉等,香港的赵少昂、吕寿琨、周绿漪、张晓彦等,澳门的廖冰兄、 吕翼吾、刘抗等。建国以来,中国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在各条战线上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著名油画家靳尚谊、袁武,著名雕塑家盛杨、隋建国,著名美术理论家邵 大箴、邵大普通德,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徐正濂等都在各自的领域成为学术带头人,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为发展中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