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多美术史论家?

修曼颖修曼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美术史论”是中国专门培养的一批特殊人才,用现代学科分类,应属于历史学中的“艺术考古学”和“当代艺术学”两个专业。 这两门专业需要学生具备很高的史学、考古学、文学、艺术素养和一定的外语水平才能学习。从选拔学生的角度上来看,要求相对较高。但是,无论是哪个专业,最终所研究的内容都必须回归到人(包括艺术家和个人用户)身上来。

以美术史论为例,除了少数专门从事文物鉴定与修复、壁画与色彩、技术科学等方向的研究人员外,绝大多数人最终的研究内容都会是人本身——这个人是谁?他/她的生活状态如何?他的家族有什么影响?这个人的艺术理念是什么?他的创作经历怎样?这个人所处的历史环境是怎样的?周边有哪些重要人物与他有关联……等等。最后会回归到这个人(或这群人)的作品上来。作品当然也需要深入研究,但作品的内涵与风格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因素决定的。离开对人的关注与探讨,所谓的“美术史”就失去了意义。 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期间,所有学习美术史论的学生都需要学习大量的人文社科类及自然科学类的课程,同时还需要学习外语,为今后深造或者就业做准备。

虽然最终研究方向可能偏重中国古代或是西方现代,但是在本科阶段所有的同学都需要系统学习各个历史时期中外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即必须要通古今中外的“史”;还要了解不同地域、民族乃至国家的文化特征以及相应的语言特点,即要懂天涯若比邻的“论”。所以,从知识的广博度上来说,美术史论这个专业对学员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钭桂妍钭桂妍优质答主

中国历史上有很写擅长画论和画史的专业人才,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许多理论书籍和画论著作都是由擅长史论专业的美术家撰写的。但和西洋相比,专门研究美术史论的人很少。中国有专长于诗、书、画、印及琴、舞等方面的人才,唯独缺少专攻史论的人。

清道光进士松年说:“自古来丹青巨子,岂无人擅一时,亦未闻有传记,岂其无人乎?殆亦以绘事之不足重耳。”这种看法是有相当的代表性。

中国自古强调经世致用,主张将学问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工具,而不是为学问而学问。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许多专攻画学者同时亦擅诗、书、画、印。钱选擅诗,赵孟頫“集大成、兼众体”,倪云林“诗文、书画俱善”,王冕“善文章,能画梅”,戴熙“尤长于诗”。上述人才既对画学研究有造诣,又擅于诗、书、画、印,因此,不能单纯将他们视为美术史论家。

中国历史上确有一些专攻史论,兼擅别的艺术的文人,他们对于美术史论都有专门论述,可以视为美术史论家。唐代张彦远是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开山祖师。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是对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补笔。清人邹一桂和王原祁,皆著有画论,传于后世。

由于中国没有专门研究美术史论的人才,而一些美术史论家又兼擅别的艺术,因此,中国历史上专门研究美术史论的人数不是很多,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相吻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