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邮票有收藏价值吗?

衣思钰衣思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中国最早的邮票是1878年发行的,叫做“大龙邮票”; 清朝晚期的时候,清廷委派英国人李希德和德国人艾森发等人在北京创设“京师邮政总局”办理邮政业务,同时委托英国人在香港设立了一个分公司,名为“香港邮政总局”,负责经营海外的邮政业务,并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套海外邮政专用票(即“港版的‘大龙’票”)。 这批“老邮”的题材丰富多样,有寄信、电报、挂号信件以及各种广告等,至今已难寻踪迹,因此十分珍贵,在收藏界被称为“老邮”。 “老邮”中最有名的是1896年发行的“万寿无疆”贺寿邮片,据说当时一共只有五十枚,如今全部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内。

2、清末新式邮局出现后,开始发行新的邮票——官版“大龙”邮票。从1897年至1903年,共发行5套,总称“大清帝国中国邮政纪念”。这套邮票共有43枚,图案统一,均为清水印,色彩丰富,除5角白色小龙票外,其余均为黄褐色,故又名“大黄牛”票,是我国目前最早的大量发行的邮票。 另外,还有一套与“大清邮政”相同,但是颜色为紫褐色的“小黄牛”票,这套邮票共20枚,发行量较小,现在收藏价格不菲。

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邮政部门依据民国时期留存的档案资料复制发行了不少“旧票”,这些复制品又称“旧版复归”或“补邮”。1953年到1954年间,邮电部根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中华民国国民邮政局组织章程》,将原“国民政府邮政总局”的邮戳及其沿革重新刊印公布,并据此补铸新邮戳,加盖在原有旧邮品上发行流通,这些盖有新的日戳的旧邮票,就是人们熟知的“补邮”。 由于这些“补邮”是根据原先的档案资料复制的,所以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某一时间段内的邮资费用状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另一方面,“补邮”的数量比“老邮”要多,收集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但“补邮”也存在一个缺点,就是无法完整地反映当时邮政业务的全貌,不具备代表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