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普遍有斑吗?

牛顿牛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小时候在乡下玩,不知道什么时候衣服上沾了泥巴,回去洗不掉,然后我妈拿了一个塑料袋……包了一堆东西出来(现在想想可能是人民币)……然后用水清洗,我看着人民币上的黑点逐渐消失,惊叹于科学的伟大! 长大后学金融知道那是什么之后觉得特别震惊;再后来学了印钞造币知识后,更加震惊,因为无论纸币还是硬币,在印刷、流通过程中都可能沾染污迹,但是,一般只有印钞厂的工作人员才能接触到完整的钞票,而一般的银行柜台、储蓄所和央行各分支机构都是没有资格直接清理的。

如果非要对每一张人民币都负责的话,必须给每个金融机构配上专用的清钞机,而且这个机器要能分清楚100元、50元、20元等各类面额人民币的颜色细微差别,这个工作量……算了不说了。 如果真的出现一张“脏”的人民币,而且正好有人认识“真”钱的话,先让“假”钱离开流通领域(因为只要进入市场就会污染另一套货币发行系统),再报警处理,反正有监控录像。当然这种情况应该是不存在的……

禄右铎禄右铎优质答主

第一套人民币是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开始发行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新解放区市场的需要,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不断扩大,与1950年先后在10个省、2个市设立了印钞厂。1953年至1959年第二套人民币陆续发行。与第二套人民币混合流通并逐步替代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由于发行时期印刷工艺技术水平低,主要是采用凹版雕刻、铜锌版套印的单色印刷技术,在当时的环境下,印制工艺是比较先进的,但由于战时环境,导致人民币纸张、油墨来源分散,供应紧张,来源渠道不同,纸张、油墨质量存在着巨大差异,加之印制工艺技术水平低,导致发行后的人民币在流通中出现褪色、氧化、脱墨等现象。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初期也存在这种现象。由于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时间久远,存世量稀少,市场价格较高,导致市面上大部分的第一套人民币均有不同程度的做旧现象,普通民众对人民币的升值空间与收藏价值认知的提高,导致伪造的人民币流入市场,鱼目混珠。

第一套人民币中大部分是枣红色,这是在当时印刷水平较低且缺乏油墨来源的情况下,使用了不同产地与质量的油墨、纸张,以及印刷方式,导致了流通中褪色、氧化现象的出现。枣红现象的出现是由于纸钞长期接触空气而出现的,新纸钞没有出现枣红色现象时,与市面上的普通纸张颜色一样,只有在长期使用后,才会出现枣红色现象,枣红现象也是第一套人民币升值的价值之一,使各品种价格逐步被抬高,且呈不断上涨的趋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