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头银元价值多少?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严禁金银外流,同时规定白银全部收归国有(“废两改元”)。但民间的藏银依旧很多,这些银元的流通极大地影响了法币的地位和货币发行计划,因此为了巩固法币地位、回收银元,政府于1947年12月宣布暂停法币兑换黄金、白银,并发行金圆券代替。 但此时的国民党政府已经无力支付巨大的铸币费用,加之当时国际上的苏美等大国都大量印制钞票,所以国民党政府的这一做法实际上是为金圆券的发行找理由而已。 1948年12月,国民党政府最后宣布放弃法币,金圆券也陷入贬值漩涡之中,到1949年解放前夕已毫无价值。 于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被强行挤出流通领域并封存的银元,在这时又进入了流通领域,并且因为其数量较多,质量较好,成为老百姓们手中最重要的通货之一。 因为这一阶段正处于新中国的建设时期,需要大量的物资和资金,所以国家不得不出让一部分主权,将银元的价格定为0.9美元/盎司(约合26元/斤),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我国的进出口价格。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力衰微,百废待兴,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我国实施了严格的财政管制,对外出口限额管理和关税征收都有明确规定,而进口方面只允许购买最基础的工业品。 由于建国初期人民币还未实现完全统一,市场上还存在着面值较大且不便于计算的银元和关票,为了保持外汇稳定,国家于1951年发行了面额相同的金元券并取代银元作为法定支付手段。 到1979年改革开放时期,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外汇储备充足,不再需要通过汇率变动来调节出口,于是发行了国内汇率与外贸脱钩的的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