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象棋有卫吗?
象棋始于春秋的说法,来自于南宋以后若干种史籍记载。如《事林广记》、《通志略》、《事物原始》等书中明确记载“象棋於周代盛矣,在春秋时已有车马士相攻之戏”,“象棋即滩淘之战也,周武王伐纣时,帝辛使费仲胡胪监战滩淘,故以之为名。”
1973年山东临淄春秋时期殉马坑中出土的5枚骨饰件,形制酷似象棋的车、马、炮,以此为证,山东大学象棋研究会于1982年发表《我国最早的象棋文物出土於临淄春秋殉马坑》,轰动海内。
1987年7月在湖北荆州市郢城镇纪南城西门外,发掘战国楚墓M279,先后出土两副象棋,出土时均分别盛於竹盒之中。其中较完整的一副共18枚。
棋子皆为圆饼,平而隆起,周边平直,背面光滑,一面贴金箔,有圆形戳记,戳印着此副象棋棋子的名称。其中有红黑漆两种颜色,正面贴金箔,其中楚王一枚,楚后一枚,楚右、左帅各一枚,楚右、左马各一枚,楚右、左乘各一枚,楚右、左伞各一枚,楚右、左翼各一枚,楚右、左御各一枚,共18枚。由于该墓已被盗扰,另一副象棋只存7枚。这些文物明确显示春秋、战国时已流行类似现代象棋的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