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官帽有几种?
清代官员的冠帽,也有朝冠、公帽、吉帽和平常戴的便冠的区别。朝冠有冬夏两式。冬冠以黑狐或玄狐为之,上安金饰,顶缀红宝石或蓝宝石等不同的装饰品。夏冠用黑色纱制成,上面的装饰品和冬冠一样。朝帽除了王公大臣之外,一般官吏是没有资格戴的。王公大臣戴朝冠朝见或者遇有庆典时参加朝贺等重大活动时戴。
公帽和吉帽是王公大臣和平常的官吏都可以戴的。清代,王公大臣平时是骑马到皇宫去值班,所以,公帽也叫作马褂冠或者马褂帽,圆顶。吉帽,形状是前低后高,两边下垂,和公帽一样,也都用黑呢子做成,帽顶上用黄丝绒镶一道边,再加一个红顶。帽沿里面垂着红缨,也有垂着朱红绒球的。平常的官吏,例如品级较低的道台、京官等,他们的公帽和吉帽,不垂红缨和红绒球,帽顶上也没有红顶。
清代一般做小官的以及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平常都戴呢子做的黑色或棕色的瓜皮小帽,叫做“暖帽”和“凉帽”。小文职人员,有时还戴一种乌纱织金冠。这种帽子,没有垂在帽子两侧的两个飘带和帽顶上面的顶饰,帽子的前面稍低,后面稍高,左右两耳前面有褶曲,也叫“两弯翘”。
如果去清宫参观,就能看到陈列的各式冠帽,有粘竿顶、白玉顶、亮金顶、素金顶、金边红顶、金桃顶、珊瑚顶、明黄绢顶、红珊瑚顶、花顶……,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就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代的冠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