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沉香朝珠吗?
清宫中珠子类的首饰,以朝珠最为华贵珍贵。它既是表示官员身份等级的标志,也是皇室在不同场合中必须佩戴的装饰,因此质地讲究,制作华丽缜密。现存实物中,材质多为东珠(珍珠)、珊瑚、琥珀、宝石、蜜蜡、翡翠等,以木质作朝珠的几乎没有见到,因此,由沉香制成的朝珠,当属极为罕有之物。
朝珠由清代珠子类佩饰中的大珠发展演变而成,早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即对佩戴大珠的人有所规定,仅有皇帝亲族内大臣及四贝勒所统亲军可戴用,仍从军礼,其尺寸形制等并无定制。直至顺治十年,即清军入主北京六年之后,才开始定制并推行汉人礼服制度,明确规定皇帝、皇子、皇后的朝珠均使用东珠,大臣等官员则使用红珊瑚、青金石等类珠子。此后历朝,虽在朝珠的制作和使用上均有若干细微调整更改,但大致规制没有多大变化。
此朝珠由108颗沉香珠穿成,孔道内嵌入牙圈,其后有红色牙背云,饰镂雕夔龙纹,正面镶嵌米黄色珍珠。蓝色珐琅四计数珠,分隔珠饰,两侧上下端饰牙瓣形圆珠,下挂牙“t”形塔,镂雕夔龙纹,下接珊瑚串珠,最末端连缀青金石“佛头”。朝珠两侧各有一粉红色绦,上坠珊瑚佛塔。此朝珠材质珍贵,雕琢精湛,应是皇帝御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