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瓷碗要怎么坚定?
清代前期的瓷器,由于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烧制技术不断提高,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我国制瓷工艺不断臻于成熟的时期。这时御窑厂瓷器烧制十分兴旺,民窑也有了很大发展,其造型和装饰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富丽华贵、繁密精巧。道光以后,国内战乱频繁,国势渐衰,制瓷业逐步衰退,晚期更趋粗陋。但这时粉彩和五彩仍然流行,并且出现了浅绛彩和炉钧釉。浅绛彩瓷器是晚清时期重要的品种,其制作时间大约从光绪初年至宣统中期,前后仅40多年时间。浅绛彩瓷绘画大多模仿文人风格,装饰效果淡雅,清新脱俗,有文人画风格,改变了清初以来以色釉和颜色装饰为主的风格,但制作工艺不高。
从造型方面来看:清代仿古瓷器增多,特别是仿制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清代前期瓷器风格古朴凝重、敦厚、丰满,如康熙五彩、青花瓷器造型多敦厚。雍正时瓷器趋向轻巧玲珑、秀丽典雅,如著名的仿永宣青花,胎体较永宣轻薄,但较后期清瓷重,体现出该时期的风格。到乾隆时,又向繁缛细巧、华丽异常发展,如乾隆粉彩开光扁瓶等。晚期的器物则趋于庄重、古拙、清秀等风格。瓶类器物中,康熙朝以四方双耳、观音等瓶著名;雍正朝以高足杯、高足盘、贲巴壶、菊瓣碗著称,尤其以三足香炉著名;乾隆朝则以如意耳瓶、书式瓶著名。
从纹饰方面来看:清代早期纹饰图案严谨清晰,规矩,瓶类器物纹样分段清晰,层次分明。题材内容有花鸟、龙凤、福禄寿、三国、西游记等故事,后期花纹图案繁缛、紧密,甚至画面有涂抹感。
从款识方面来看:从款字上也可看出一些规律,清代前期款字风格与明代相似,笔法清秀硬朗。自康熙始,双行六字楷书款盛行。晚期款字字体大小悬殊,结构松散,笔画软弱无力,缺乏清秀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