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双系酱釉陶罐有价值吗?
汉代陶罐的出现要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人们用泥土制作容器,经过火烧后成为陶器。陶器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用它来储藏物品。后来人们学会了在陶器上施釉,进而烧成了釉陶。釉陶主要作为明器随葬使用,如汉代墓葬中出土了许多绿色釉陶盒、陶奁、陶罐等。陶器发展到后来与瓷器并存。
此“酱釉双系陶罐”高22.1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9.3厘米,造型为直口、短颈、圆唇、鼓腹、平底,肩部有双系。通体施酱褐色釉,釉色不匀,釉层较厚,有流釉现象。釉面有微细开片,其下有少量棕眼。釉不及底部,露灰色胎,胎较致密,但有杂质。此罐烧制火候不高,胎质较为疏松,敲击声音不清脆。
此件酱釉双系陶罐釉色艳丽,造型古朴,是一件难得的陶器珍品。从其造型及釉色特征看,应为东汉时期制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