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堆塑观音瓶有价值吗?
清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为宫廷烧制了多种尺寸的孔府瓶,但大多是青花品种,其中常见的是如意耳蒜头瓶、螭龙耳抱月瓶、双如意耳葫芦瓶、螭龙耳双联瓶、抱月观音瓶、堆塑绶带葫芦瓶、螭龙耳蒜头瓶等。该器应为孔府御用之器,故文献称之为“孔府瓶”。明代以来景德镇御器厂烧制的孔府用瓷应是一批特殊的御窑陈设佳器。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曲阜城内,是孔子后裔居住的府第,是明清时期官衙、私邸一体的建筑,被称“天下第一家”、“阙里官衙”。
作为孔子的嫡系子孙,被历代帝王封为“衍圣公”,且历代衍圣公受到皇帝器重,其府第享受着“六品衙门”待遇。明代开始,曲阜孔庙和衍圣公府是皇帝的“家庙”,由国家安排巨款维修和扩建,每年从孔府采买物品无数。永乐四年(1406年)明朝开始为孔府烧造定制瓷器。明代烧造少量孔府使用白瓷,清朝时定制制瓷大量增加,清政府每年从景德镇专门烧制一批孔府用瓷运道曲阜交衍圣公管理使用,由孔府派员赴景德镇管理烧造监督运往曲阜。据清代《光绪重修山东通志卷五百三十六》记载:“雍正八年,巡抚孔毓珣奏,……至瓷器一项,臣衙门查乾隆七年起,遵照定例,在江西景德镇烧给衍圣公府每岁共1576件。”清政府每年烧造如此大的数额,烧造费用全部由户部拨付,孔府每年只需上缴运费。
1982年山东平度县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孙氏墓出土的青花玉壶春瓶颈、腹部分别饰四出如意云纹和双龙赶珠纹,其风格与景德镇珠山出土的洪武御窑青花相同,应为明初景德镇御窑场烧造的民窑供御青花之一。该墓虽为民墓,但墓主人孙治是明太祖朱元璋姊姊南阳长公主次孙,是朱氏宗亲。此类青花玉壶春瓶可能为民窑供御青花瓷器,也可能是朱氏宗亲使用器。清代此类器的孔府御用青花堆塑观音瓶则有明确的使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