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珠在清代什么用途?

相钟相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瓷珠的制作,早见于新石器时代河南仰韶文化的陶器上,有用绳绑缀成束的实心小珠与陶器系联。唐代开始用瓷制作成管状连缀而成圆环,用于装饰,称为“连珠”,流行于当时北方的瓷窑中。北宋时期烧瓷连珠工艺开始发展,出现了以莲纹为装饰,作实心圆珠状,并于珠面上刻以一出或两出莲瓣纹,多用细绳连缀成辫索状圆环,用以装饰瓷瓶或其他陶瓷器。

清代的瓷珠制作工艺已趋完善,多见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釉和五彩釉的装饰手法烧制而成,或青一色釉,或彩、釉结合,制作成各种颜色的瓷珠。在制作工艺上,还出现了“斗彩”。其方法是:先在珠面上用青料勾勒描绘出纹样(人物、花卉、鸟兽),罩上透明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填绘所需各种彩色纹样,经低温烧成,使青色彩色相斗艳,故称“斗彩”。

清代的瓷珠制作极为考究,造型多样,纹饰精美,色彩艳丽。有的呈橄榄状,串成圆环,两对应面各绘一出圆光内一人物,其余各面绘锦纹图案。有的为海棠花瓣形,饰缠枝花纹。有的饰仿五彩开光折枝莲瓣纹。还有的饰仿明釉里红缠枝莲纹等,件件都是精工细作之佳品。

清代的瓷珠主要用于装饰金、银、玛瑙、珊瑚、松石、玻璃等材质的朝珠,也有单独挂于腰间的。清人梁诗正有诗曰:“珊瑚为钮珠为胎,圆转凝脂走作雷……”这描写的就是这种镶以各类珍贵材料的朝珠(上图)。“珠为胎”说的就是以瓷珠做内胎,用珊瑚珠嵌上做纽,穿丝绳挂于腰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