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龙头银耳环有价值吗?

阎滢婕阎滢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民国时期的银饰,尤其是普通的银饰,一般都流通到市场上了,它们的升值空间并不大,但是作为收藏品,还是有较大的吸引力的。

银饰在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沿革时间。据《诗经·卫风·硕人》记载,早在1800年前春秋时期,贵族妇女的装饰就以金、银为主了,到了宋代,人们使用银饰的观念越来越普及,到了清朝,许多民族把银饰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和以前的银饰相比,民国时期,银饰工艺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许多地方的银饰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时的银饰在造型与工艺上都有很高的水准,而且种类繁多。比如,满族妇女爱上的“旗头子”上,经常用珠子、宝石、金、银等珠宝装饰各种花样。苗族、壮族、瑶族等南方民族也喜欢银器,在贵州一些苗族聚居区,妇女一生都要佩戴各种银饰,最出名的便是大花苗,一个妇女身上佩戴的银饰,有时甚至可以超过一公斤。“发簪”“手镯”“耳环”都是苗族女子常见的银饰,有的还会佩戴“领饰”“胸饰”“项圈”等,“胸饰”是用银片打制而成的,有方形、多角形等,佩戴时将“胸饰”悬挂在一排小银片或银圆上,小银片或银圆用丝线或细银丝联着,使“胸饰”悬垂于胸前。

此外,头饰也是西南少数民族佩戴的常见银饰,苗族女子佩戴的头饰非常繁杂,它们的形态各异,大的有十几厘米宽,20多厘米长,制作时,将各种不同形状的立体饰件用银片或银花连起来,或者采用银片打制很多小孔眼,或者做成小铃铛等形状。这些饰件有象征巫术法器的“梯子”“云雷纹”等,还有象生的“蛇”、“鸟龙”,也有“古钱币”和“八卦”以及“星象”、“日月”,这些饰件常常是“集珍宝奇玩于一身”。银饰的种类除了女性佩戴的种类外,还有戒指、衣扣、衣饰、袖扣、披肩、烟盒、发卡等银用具也十分流行。

虽然银饰在中国历史悠久,可是流传到现代时几乎已经散落殆尽,能流传下来的许多都进了博物馆。

现在一些银饰也常常会被当成收藏品,如民国时的长簪,就有收藏价值,它有“发簪”和“钗”两种款式,“发簪”是一根簪子,可以插在发髻上,“钗”则由两股簪子交叉构成,也插在发髻上。民国时的“龙凤发簪”比较常见,有的上面还会配珠玉,簪首为龙,簪尾为凤,或是龙凤呈祥的图案,这种发簪不仅符合中国传统的祥瑞文化,而且制作精美,是不错的银饰艺术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